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8年第7卷第5期

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方法针对急诊患者恐惧、焦虑和不安等心理特点,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达到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抢救治疗的效果。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可消除急诊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方法 针对急诊患者恐惧、焦虑和不安等心理特点,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 结果 达到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抢救治疗的效果。 结论 实施心理护理,可消除急诊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关键词】  急诊患者 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更需要人性化服务。急诊是医院的窗口单位,急诊护士是医院最早与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其工作热情、服务态度和责任心及掌握的医疗护理知识对患者的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诊患者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患者,而忽视了心理护理,结果造成急诊患者在抢救时不能很好配合而影响抢救治疗效果。

    急诊患者所面临的是生命威胁或遭受躯体伤残,心理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主要表现为恐惧、焦虑不安,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解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但急诊患者的心理活动又是复杂的,瞬间发生的恶性事故,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能力,出现异常心理,如突发性心梗、神志清醒脑卒中患者、各种严重创伤、急腹症、骨折等等也会因为过分的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病情的不同、年龄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会影响急诊患者的心理活动。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分析每个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有计划地做好心理护理,其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具体措施如下:

    (1)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如亲人。急诊患者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渴望立即得到治疗和短时间的治愈,这时医护人员应做到紧张有序而又热情的接诊,亲切而耐心的询问,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尽可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心理需求,使患者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救命的亲人,并取得家属合作,这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

    (2)运用科学的护理知识、娴熟的医疗技术操作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急诊患者赢得抢救时间,同时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不断鼓励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以减少心理压力。

    (3)针对每个急诊患者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状态的评估,使患者感到安全,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如患者无论预后如何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家属、病友这方面的暗示,使患者身心放松,有安全感。

    (4)提高护理服务意识,护理人员应以患者为中心,解答问题语音要恰当,接待服务到位,善于和患者沟通与交流,也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单位:131200 吉林扶余,扶余县人民医院

作者: 左晓凤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