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8年第7卷第5期

注射用血塞通、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30例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血塞通、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利尿,解痉平喘,止咳,祛痰,持续或间断低流量吸氧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注射用血塞通400mg,生脉注射液400ml,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注射用血塞通、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加重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利尿,解痉平喘,止咳,祛痰,持续或间断低流量吸氧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注射用血塞通400mg,生脉注射液400ml,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 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注射用血塞通、生脉注射液用于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能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药源广泛,方法简便、安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  血塞通 生脉注射液 肺心病 急性加重期

    笔者应用血塞通、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2年2月~2007年10月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共60例,经心电图、X线胸片等辅助检查,排除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其他类型的心脏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4~78岁;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 ,年龄56~7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利尿、解痉平喘、止咳祛痰、持续或间断性低流量吸氧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注射用血塞通400mg,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生脉注射液40ml,每天1次,静脉输注14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病人主要症状、体征及心功能改善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订的疗效标准[1]。显效:安静状态下咳嗽、咳痰、喘息、心悸、纳差、水肿、发绀等症状基本消失,肝颈回流征减轻,肿大的肝脏缩小,肺部啰音减少或消失,心率降至100次/min以下,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有效:上述症状明显减轻,肺部啰音减少,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症状、体征及心功能改善达不到有效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30例中,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 93.3%;对照组30例中,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2例,发生率为6.7%,主要有头晕、心率加快、皮疹、颜面潮红等。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4例,发生率为13.3%,主要有头晕、头痛心律失常等。

    3  讨论

     肺心病主要病理改变是肺组织器质性改变,即支气管黏膜增厚与肺泡组织结构破坏,导致通气/血流比值失调,形成低氧及高碳酸血症。慢性肺心病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是高粘血症和肺动脉高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由于缺氧、酸中毒、感染等因素,致全血粘度增高和肺循环小动脉收缩及肺微循环淤滞,发生肺动脉高压,由此而引起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甚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多脏器衰竭的发生。血塞通是由三七中提取的三七总皂苷加工制成的活血制剂,有活血通脉之功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率和心肌耗氧量,对抗心肌缺血;还能抑制血小板聚积,改善血液粘度,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肺动脉压,疏通微循环,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氧供应[2],并能有利于肺部感染的控制。生脉注射液为中药红参、麦冬、五味子提取物制剂,具有益气养阴、复脉固脱之功效。现代药理实验证明:生脉注射液能抑制细胞膜Na+-K+-ATP酶的活性,使Ca2+内流增加,提高心肌收缩力,有类强心甙作用,并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细胞代谢,降低心肌耗氧量,具有明显抗氧自由基作用,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治疗的措施之一是早期及时降低血粘度、改善循环和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功能,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塞通和生脉注射液在治疗上提高疗效,可提高肺心病的临床治疗,且方法简便,药源广泛,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中使用。

【参考文献】
  1 戴瑞鸿.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1,197.

2 王锦鸿.新编常用中药手册.北京:金盾出版社,1997,99.


作者单位:134704 吉林白山,白山市江源区湾沟北山社区医院

作者: 纪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