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8年第7卷第6期

195例小儿高热惊厥的院前急救体会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院前急救方法。方法对195例小儿高热惊厥采取一般急救措施,其中有30例患儿给予人为的刺激。高热的处理中全部使用药物退热,其中69例给予冰袋+酒精擦拭。结果使195例小儿高热惊厥迅速止惊,无1例休克和脑疝的发生,所有患儿均顺利度过高热关。...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院前急救方法。方法 对195例小儿高热惊厥采取一般急救措施,其中有30例患儿给予人为的刺激;165例患儿全部使用药物, 50例给予吸痰清理呼吸道,54例给予面罩吸氧。高热的处理中全部使用药物退热,其中69例给予冰袋+酒精擦拭。结果 使195例小儿高热惊厥迅速止惊,无1例休克和脑疝的发生,所有患儿均顺利度过高热关。结论 采取一般急救措施,应用恰当的控制惊厥的方法以及合理的降温措施,是控制小儿高热惊厥的关键。

【关键词】  小儿高热惊厥 院前急救 体会


    惊厥又称“抽风”、“惊风”,也称“抽筋”。高热惊厥为6个月~3岁小儿惊厥常见的原因,可由任何突发的高热引起,表现为突然发作全身或局限性肌群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多伴有意识障碍。据统计6岁以下小儿惊厥的发生率约为成人的10~15倍,男孩多于女孩。惊厥是儿科的危重急诊,除对因治疗外,应采取紧急措施,立即控制惊厥,细心护理患儿,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现将2002~2008年,我科院前急救抢救的195例小儿高热惊厥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2002年9月~2008年5月我科接诊的病人,男120例,女75例;平均年龄3.6岁。均有发热,体温≥39℃ 152例,38~39℃  43例。临床表现:突然发作,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意识丧失,口吐白沫,牙关紧闭,两眼球固定或上翻,凝视或斜视,呼吸节律不规则或暂停。有时可伴有小便失禁,持续时间短。既往可有高热惊厥发作史。

    2  治疗

    2.1  一般急救措施  立即将患儿平卧,取头侧位,头稍后仰,及时清除鼻咽喉的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同时用纱布裹住压舌板放在上下齿之间,防止舌咬伤。立即给氧吸入,必要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加压给氧。

    2.2  控制惊厥  (1)人为的刺激:针灸或掐人中。(2)选择作用快、毒性小的止惊药物: 如安定,每次0.25~0.5mg/kg肌肉或静脉注射;或10%水合氯醛每次0.5mL/kg(注:10%水合氯醛每次0.5 mL/kg,儿童极量一次不超过1g)灌肠;或苯巴比妥(鲁米那)每次3~5mg/kg肌肉注射。注意安定与苯巴比妥(鲁米那)合用时有呼吸抑制的可能。

    2.3  降低温度  (1)物理降温:35%~50%的酒精擦拭四肢、颈等处;或用冰袋或冷毛巾置于额、枕后、颈、腋、腹股沟等处[1]。(2)药物降温:用10%~25%安乃近滴鼻,每次2~3滴;或安乃近每次5~10mg/kg肌注。

    2.4  综合治疗措施  有条件者在上述急救的同时开通静脉通道及对症治疗,尽早的防治脑水肿和脑疝的发生,根据患儿抽搐持续时间及患儿的具体情况,酌情使用20%的甘露醇、地塞米松等,保护脑功能。

    3  结果

    其中有30例患儿在完全没有使用止惊药物的情况下,只采取一般的急救措施及人为的刺激而止惊;165例患儿全部使用药物止惊,50例给予吸痰清理呼吸道,54例给予面罩吸氧。高热的处理中全部使用药物退热,其中69例给予冰袋+酒精擦拭。

    4  急救体会

    一般措施很重要,立即将患儿平卧取头侧位(切忌家长搂抱、按压或颠摇患儿),解开患儿的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咽喉的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给氧吸入,必要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加压给氧。抢救时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挫伤。本组有30例因掐人中而发生唇部外伤,10例因上下齿之间放压舌板而致牙龈损伤,应引以为戒。

    在急救途中要时刻加强对特高热伴有抽搐患儿观察与护理,在体温≥39℃ 152例患儿中,我们大多采用头部枕冰袋,35%~50%的酒精擦拭,同时给予安乃近每次5~10mg/kg,其中并密切观察患儿的神志、瞳孔、呼吸、脉搏等变化,及时控制惊厥,预防脑水肿和脑疝的发生。要有专人看护,防止患儿再次抽搐时给患儿带来意外伤害(防止跌伤等)。

    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也很关键,发作时应禁食,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输液时注意心脏及呼吸道症状,防止肺水肿及心力衰竭。

    加强健康宣教工作,告诉家长患儿若有轻微的发热,应及时就诊。平时注意增加营养,注意卫生,增强体质,预防并及时治疗各种感染(一旦在家中或就诊路上发生惊厥,应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除鼻腔及口腔分泌物、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并掐人中,切务用力摇晃患儿,同时拨打120救护车转送医院救治)。

【参考文献】
  1 王一堂,徐鑫荣. 急诊医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64.


作者单位:223001 江苏淮安,淮安市急救中心

作者: 刘国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