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8年第7卷第8期

采用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安全性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高频电治疗大肠息肉的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0年5月~2008年5月间,在结肠镜下行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785例2051颗,进行分析。结果43例术中出血,5例36~48h出血,经结肠镜下电凝、黏膜下注射、内科保守治疗,出血停止,无迟发性出血及穿孔发生。切除的息肉局部癌变3例,重度不典型增生38例,1......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频电治疗大肠息肉的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2000年5月~2008年5月间,在结肠镜下行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785例2051颗,进行分析。结果 43例术中出血,5例36~48h出血,经结肠镜下电凝、黏膜下注射、内科保守治疗,出血停止,无迟发性出血及穿孔发生。切除的息肉局部癌变3例,重度不典型增生38例, 1例追加外科手术,其余术后随访3年,切除部位无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结论 采用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是安全的,能预防其癌变。

【关键词】  高频电;大肠息肉;安全;癌变

 大肠息肉是一种隆起于黏膜的有蒂或无蒂的赘生物,是上皮细胞增生的良性病变,其中,腺瘤性息肉与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属癌前期病变。随着结肠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不仅提高了息肉的检出率,更重要的是在结肠镜下可以对大肠息肉予以及时切除,对预防其癌变有着积极意义。总结我院2000年5月~2008年5月,在结肠镜下高频电切大肠息肉785例, 共2051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5例,男471例,女314例;年龄19~86 岁(平均55.7岁)。多因大便性状及次数改变、腹痛、便血、贫血等就诊,行结肠镜检查时发现。单发息肉386例,多发息肉399例;2051颗息肉中直径≤0.5cm的小息肉565颗,直径0.6~1.9cm的息肉 1147颗,直径≥2.0cm 的息肉305颗,巨大无蒂息肉直径>3cm的34颗;息肉形态:有蒂654颗,亚蒂338颗,无蒂1059颗;息肉部位:直肠506颗,乙状结肠846颗,降结肠321颗,横结肠153颗,升结肠209颗,回盲部16颗;病理类型:腺瘤性息肉1333颗,非腺瘤性息肉718颗。

    1.2  方法

    1.2.1  仪器  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CF240电子结肠镜,日本FUJINON公司生产的EC450W电子结肠镜及OLYMPUS-PSP-10高频电发生器、电凝电切圈套器、热活检钳、结肠镜注射针等。

    1.2.2  术前准备  术前2天进易消化食物,手术当日清晨5点口服50%硫酸镁75ml(息肉电凝切除禁用甘露醇),随后大量饮水3000~4000ml,直至排出清水样大便。常规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心电图。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操作方法  根据息肉大小以及有无蒂决定手术方法,即直径≤0.5cm的小息肉,一般采用热活检钳咬除或电凝灼除,直径<2cm的亚蒂或无蒂息肉,多采用圈套+电凝电切法,圈套器钢丝套在息肉基底稍上方约0.1cm,或在基底部注射1:10000正肾盐水,使息肉隆起,再进行圈套+电凝电切法;有蒂息肉采用圈套+电凝电切法,尽可能保留残蒂1cm左右长短;直径>2cm的无蒂息肉则先将1:10000正肾盐水在息肉基底部黏膜下注射2~4点,每点0.5~1ml,然后再行圈套电凝电切除;巨大无蒂息肉直径>3cm分块分期切除,2~3周后行第2次切除。

    1.2.4  术后处理  根据息肉根部大小及术中出血与否,对于创面小无出血者,禁食6h后开始进食;对于创面大或有出血者,禁食24~48h后开始进食。无渣流食72h,2周内少渣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常规补液,应用抗生素3天。

    2  结果  

    本组785例2051颗息肉电凝电切中,43例43颗息肉术中出血,立即电凝12例,其余黏膜下注射1:10000正肾盐水1~5ml,出血均停止;36~48h出血5例,立即行结肠镜检查3例,每例患者均为切除无蒂或粗蒂息肉残端渗血,在出血部位黏膜下注射1:10000正肾盐水1~5ml,出血停止,其余2例内科保守治疗48h出血停止;无迟发性出血及穿孔发生。切除的息肉经病理证实局部癌变3例,其中1例追加外科手术,切除肠段病理检查无癌细胞;重度不典型增生38例;轻、中度不典型增生227例。局部癌变及重度不典型增生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均在切除息肉部位活组织检查进行病理分析,无不典型增生及癌变。

    3  讨论

    大肠息肉是消化道的一种常见病,分布范围广,各结肠段均可发生,腺瘤性息肉易出血、癌变,故应尽早治疗。以往只能靠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时间长,费用高,且不适于多部位多发息肉。随着结肠镜技术的不断完善,结肠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已成为大肠息肉首选的治疗方法。该方法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肠道出血与穿孔,治疗的关键是防止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低与息肉大小、是否有蒂、蒂的粗细和操作者技术水平、熟练程度、术者与助手配合以及术后患者是否注意饮食、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尤其对于较大的息肉,要进行分块、分期切除。治疗时及治疗后要仔细观察是否有出血,如有出血需及时处理。治疗结束应尽量抽净肠内气体,避免术后诱发肠穿孔。 

    本组785例2051颗息肉出血的发生率2.3%,分析原因:术者与助手配合不协调、电凝不充分、过快收紧圈套器、术后患者不注意饮食、剧烈活动等所致,经及时发现并处理,无不良事件发生。从本组病例的治疗结果看,经结肠镜下治疗大肠息肉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 于恩达,孟荣贵,徐洪莲,等.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广基大息肉.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5,(5):299.

2 黄小荣,陈敏芳,余霞琴. 大肠息肉高频电摘除术并发症的防治策略.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20(5):352.

3 张以洋,智发朝,王建营,等. 内镜治疗结肠息肉378例体会.中国内镜杂志,2005, (5):35.


作者单位:辽宁锦州,锦州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