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8年第7卷第9期

纳洛酮早期干预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72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早期干预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我科收治7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A组)42例,在入院尚未发生呼吸暂停时给予纳洛酮早期干预治疗。两组均在观察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在生后1周A组42例中有1例发生呼吸暂停,B组30例中有20例发生呼吸暂停。...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纳洛酮早期干预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我科收治7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A组)42例,在入院尚未发生呼吸暂停时给予纳洛酮早期干预治疗。观察组(B组)30例,按通常推荐的方法进行处理[1]。两组均在观察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在生后1周A组42例中有1例发生呼吸暂停,B组30例中有20例发生呼吸暂停。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0.67,P<0.01)。结论 纳洛酮早期干预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纳洛酮;早期干预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

近年来笔者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VLBWL)在其出生后尽早预防应用纳洛酮,显著地降低了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少,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7年12月均于生后24h转入我科,随机分两组,两组的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在出生体重、胎龄、入院时的时龄和并发症(如吸入综合征、先心病等)以及住院期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表1  两组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A组入院后(尚未发生呼吸暂停)即予纳洛酮0.1mg/(kg·次),静脉滴注,4h滴完,每天2次,连用3天(纳洛酮由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B组按通常推荐的方法[1]进行处理,即在发生呼吸暂停时,先给予机械刺激,如无效而呼吸暂停反复发作则给予氨茶碱负荷量5mg/kg,12h后给维持量每次15~2mg/kg,每日2~3次,如连续5~7天无呼吸暂停则停药。用药期间严格监测氨茶碱血药浓度,若血药浓度已达有效治疗范围仍无效,则予机械通气。两组患儿在防治呼吸暂停时,均应积极和治疗相关合并症,如吸入综合征、贫血代谢酸中毒、感染等。

  2  结果

    预防性应用纳洛酮对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率的影响:在生后1周内A组42例中有1例发生呼吸暂停(0.24%),B组30例中有20例发生呼吸暂停(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67,P<0.01)。见表2。表2  两组呼吸暂停效果比较注:χ2=10.67,P<0.01

    3  讨论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L)呼吸暂停发率较高,B组资料也显示生后1周内呼吸暂停发生率达66.7%,说明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L)极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当呼吸暂停15~20s或呼吸显著不规则时,可影响组织的缺氧状态,特别是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L )可因缺氧性损害造成脑性瘫痪,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当耳蜗背侧神经受损时,可导致高频性耳聋[2]。对于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治疗,通常是在呼吸暂停反复发作时,先予机械刺激,或用面罩接呼吸囊做加压呼吸,如呼吸暂停反复发作时则给予兴奋呼吸中枢药物,同时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药物治疗无效则使用鼻塞CAPA或气管内插管机械辅助通气[3]。早产儿 (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L )呼吸暂停一旦发作,往往为频发且持续时间较长。通常用氨茶碱等药物治疗,且在发生呼吸暂停后使用氨茶碱有相当一部分效果不理想[4]。近年来笔者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L )进行预防性应用纳洛酮,生后1周的呼吸暂停发生率由66.7%下降到0.24% ,提示预防性应用纳洛酮可有效降低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L)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减少某些合并症的发生。

    原发性呼吸暂停主要与早产儿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呼吸中枢的组织结构及神经之间的联系不完善,神经冲动传出较弱,任何细微的干扰均可发生呼吸调节障碍。呼吸系统解剖结构发育未完善、肺泡通气量潮气量较小、肺代偿能力较差,肺牵张反射较弱,当呼吸负荷增加时,不能有效延长呼吸时间。同时早产儿易发生各种合并症,如感染、缺氧、酸中毒等,缺氧、酸中毒可抑制呼吸中枢,同时降低新生儿对CO2的反应性,缺氧越严重,对CO2 的反应越差,这与成人对缺氧的反应相反。研究显示,脑组织缺氧时,β- 内啡肽显著增高抑制呼吸。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与阿片受体结合后能有效阻断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如β- 内啡肽)等所介导的多种效应,解除呼吸抑制,增加呼吸频率,改善通气[5]。纳洛酮不良反应非常少见,一般不会导致烦躁、心率增快、尿量增加等,剂量范围比较宽,故较氨茶碱有很大优势宜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Ibara S, Ikenoue T,Sameshima H ,et al.The perinatal risl factors of periw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in premerure infants.Nippon Sanka Fujika Gakkai Zasshi,1995,47(11):1243-1246.

2 孙眉月.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呼吸暂停.小儿急救医学,2002,9(1):12.

3 金汉诊,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78-180.

4 张喆,周伟,赖剑蒲,等.预防性应用氨茶碱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小儿急救医学,2003,10(4):239.

5 陈超.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防治.小儿急救医学,2003,10(4):204-205.


作者单位:山西霍州,霍州煤电集团总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