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9年第8卷第1期

带状疱疹87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方法8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中药“三黄散”,局部外用。结果治疗组42例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方法 8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对照组45例给予聚肌胞4ml肌肉注射隔天1次,扑尔敏4mg/次、西咪替丁200mg/次、阿昔洛韦0.2g/次,每日3次,疼痛剧烈者给予达宁1片,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中药“三黄散”,局部外用。两组1个疗程均为7天。结果 治疗组42例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对照组45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57.8%。两组疗效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早,差异有显著性。

【关键词】  带状疱疹;治疗

带状疱疹病程为自限性经过,一般为2~4周,它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其局部症状和神经痛比较明显,有的初始症状为腹痛、胸痛,可误诊为内科疾病,发生前额及周围的皮疹,可引起结膜炎、视力障碍等,有的神经痛症状和局部皮肤的感觉异常可持续相当久,给日常的工作生活带来困扰。现将我院2003—2006年接诊的87例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3—2006年共接诊带状疱疹患者共87例,均为门诊病例,发病年龄18~75岁,男52例,女35例,患者皮肤均有红色斑,丘疹或成簇状的小疱疹,伴有皮肤瘙痒,皮肤感觉过敏,或胸腹痛,或有显著的神经痛。87例患者随机可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5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

    1.2.1  皮疹初为炎性红斑、丘疹、水疱,周围红晕,数个或成簇呈带状排列,簇间皮肤正常,并沿周围神经分布。

    1.2.2  局部皮肤可有瘙痒,皮肤感觉过敏,或发疹区域神经痛。

    1.2.3  排除由X线照射、白血病、淋巴瘤等引起的疾病。

    1.3  给药方法  对照组给予聚肌胞4ml肌肉注射,隔天1次,扑尔敏4mg/次、西咪替丁200mg/次、阿昔洛韦0.2g/次,每日3次,疼痛剧烈者给予达宁1片,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三黄散”(大黄20g,黄连20g,黄柏20g,覆盆叶40g,焙干研细末)调食用油涂于患处,每天1次。两组1个疗程均为7天。表1  两组资料比较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显效:皮疹干涸结痂,无新皮疹出现,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皮疹干涸结痂,无新皮疹出现,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皮疹无改变或有新皮疹出现,临床症状不减轻。

    2.2  疗效  临床观察皮疹干涸结痂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变化结果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后疗效观察 从表2可看出,治疗组皮疹干涸结痂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治疗组42例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对照组45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57.8%。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3  讨论

    带状疱疹病程通常为2~4周,带状疱疹属V-Z病毒,与单纯疱疹病毒同属疱疹病毒科,其核心是双股DNA。人体感染V-Z病毒后,体内产生IgM、IgG和IgA抗体,受累细胞表面抗原消失,从而避开了致敏T细胞的免疫识别,病毒可隐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受某些刺激,如受寒、发热及病后衰弱等情况后,免疫力降低,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达该神经所支配的皮肤细胞内增值,沿着该神经干经过,形成带状分布的疱疹[1]。所以带状疱疹有周围神经受累的症状,如皮肤感觉异常及神经痛。

    聚肌胞为干扰素诱导剂,有干扰病毒的复制过程、广谱抗病毒作用。阿昔洛韦可干扰单纯疱疹病毒DNA聚合酶的作用,抑制病毒DNA的复制。扑尔敏有止痒和阻滞皮肤的H1受体作用。V-Z病毒的感染同细胞免疫抑制关系密切,在人体皮肤血管处同时具有H1和H2二种组胺受体[2]。而西咪替丁为H2受体阻滞剂,既可增强细胞免疫促进感染恢复[3]和抗病毒作用,而且又阻滞了皮肤的H2受体。扑尔敏与西咪替丁联用,阻滞了皮肤的H1与H2受体,阻止了新疹的发生。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并认为是肝气郁结,体内湿热蕴盛,兼感毒邪,发于肌肤所致。三黄散中之黄连、黄柏、大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覆盆叶清热解毒,凉血止痛,局部用药可起到清热泻火,抗炎止痛,促进皮疹干涸结痂的结果,还可诱发局部特异细胞产生免疫力。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缩短病程,显著改善了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 李梦生.实用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7.

2 黄锦强.西咪替丁在儿科临床的新用途.临床儿科杂志,1993,(5):355.

3 赛勇田.赛庚啶和西咪替丁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双盲观察43例.新药与临床,1991,(1):49.


作者单位:福建宁德,宁德市蕉城区七都卫生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