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9年第8卷第4期

浅谈合理用药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关键词】合理用药药物是用来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物质,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重要武器,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不仅能迅速治疗或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也为患者节约了经济开支,同时也避免了药物的浪费,杜绝药物的滥用,更重要的是减少了耐药菌株的产生。本文就临床上如何合理、正确使用药物做以浅议说明。青霉素具......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合理用药

 药物是用来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物质,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重要武器,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不仅能迅速治疗或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也为患者节约了经济开支,同时也避免了药物的浪费,杜绝药物的滥用,更重要的是减少了耐药菌株的产生。本文就临床上如何合理、正确使用药物做以浅议说明。

    青霉素具有杀菌力强、毒性低等优点,迄今仍是治疗敏感细菌所致感染的有效药物。但目前对该药的使用尚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供临床参考。(1)青霉素与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相比,对肝、肾的不良反应轻微,毒副作用小,因此青霉素治疗可能有效的病例,应首选青霉素,不宜用庆大毒素来代替,更不应单纯为了用药方便或因皮试麻烦而用白霉素、林可霉素、红霉素等治疗。红霉素抗菌谱比较窄,但对抗青霉素和四环素的葡萄球菌有效,易产生抗药性但不稳定,停药数日后仍可恢复敏感性。疗程不易超过10~12天,过长可引起黄疸及肝损害。就临床而言,如果青霉素过敏,可改用庆大霉素、林可霉素,如果抗青霉素和四环素,可改选红霉素或罗红霉素等。(2)青霉素的水溶液不稳定,不能和酸性、碱性溶液配伍。葡萄糖的醛基可与青霉素中的伯氨基发生脱水反应,对青霉素有催化作用,还易致敏,故应选用生理盐水溶解。(3)用药剂量应在320万~480万单位之间,总剂量不超过1600万单位,给药剂量加倍不能使使用时间延长,而且大剂量青霉素能引起神经或精神症状。给药间隔时间长短要根据疾病严重程度与肾功能而定,青霉素注射或静点后,吸收快而完全,15~30min血中可达浓度高峰,分布于各组织,病情严重者可6~8h给药1次,给药间隔要根据肌酐消除率来定,若肌酐清除率小于100ml/min,则按12h间隔。在许多基层医院,同样疾病,用同样的药物—青霉素,在门诊与病房治疗,疗效却不尽相同,在门诊治疗,每日只能用药2次,而在病房可用药4~6次,因此病人痊愈的情况不同,在病区有的病人3天就能出院,而在门诊治疗则需4~6天才能痊愈。

    庆大霉素与丁胺卡那(阿米卡星霉素)、链霉素的合理使用。庆大霉素与链霉素同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者合用对肾脏和第8对脑神经的毒性有相加作用,而且两者都可发生过敏反应,属联合用药之禁忌。其原因:(1)庆大霉素对G+细菌有效,链霉素对部分G-细菌有效;(2)庆大霉素与丁胺卡那可不做皮试,但不能代替青霉素,尤其对小儿应慎用,以免造成听神经损害。

    “地塞米松代替退热药物”的作用。地塞米松为长效糖皮质激素类药,常与抗生素合用,使用方便,疗效显著,用药后病人自觉症状减轻,食欲增加,特别是退热作用确切,许多基层医院的医生以地塞米松代替退热药物,凡有发热患者均用地塞米松口服或肌注、静点,甚至“常规”使用。这种用法不当,地塞米松有免疫抑制作用,它可破坏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使感染病灶扩散。地塞米松作为退热剂的方法应限用抢救高热不退的危重病人,如果使用,必须和抗生素联合使用。

    用药应有一定的针对性。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就不用两种或更多种,然而在许多基层医院,普通的疾病,如“上感”、“肠炎”等要用3种抗生素,如此滥用抗生素的用药方式如同大网捞小鱼,不仅对疾病不利,还大大加重了群众、国家的经济负担。其原因:(1)诊断不明,大网捞小鱼,把抗生素当“保险药”应用;(2)急于求成,认为只有多种抗生素才能速控制病情,同时也能增加医院收入。

    以上就是基层医院常规不合理用药的一些现象。提出这些现象一则是因为问题虽小,但也应引起重视,不应“勿以为小而不为”,二则各级医院的医疗制度改革正在探索实施中,杜绝这些弊端,更有益于为患者服务,同时更加快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知名度。三则也为药剂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监督用药起了积极的作用。医疗费用得以正确使用,让病人得到实惠。这一举措将是吸引病人的法宝,也正是医疗改革的一个侧面探索,同时也增强了医院与患者的凝聚力。医院药房也应同临床各科室密切联系,开展用药咨询,提供药学新信息,临床各科室也应向药房反馈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也为医院的合理购药提供了第一手有力资料,协调了医生、患者、药房的关系。

  (编辑:汪  洋)


作者单位:844100 新疆疏附,疏附县人民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