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9年第8卷第8期

腮腺混合瘤术后并发症的初步探讨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腮腺混合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对114例腮腺混合瘤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4例病人术后复发10例,面瘫24例,涎瘘6例,给予适当处理后均好转。结论腮腺混合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方式、操作技术及术后处理不当有关,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腮腺混合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 对114例腮腺混合瘤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4例病人术后复发10例,面瘫24例,涎瘘6例,给予适当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腮腺混合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方式、操作技术及术后处理不当有关,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腮腺混合瘤 并发症 预防和处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as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of parotid mixed tumor.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14 patients with parotid mixed tumor was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case of tumor recurrence, facial nerve paralysis and parotid gland fistula were 10, 24 and 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parotid mixed tumor are corrected with surgical method-skill and incorrect treatment after operation, but the complications can be decreased and improved if some prevention treatments are used.

  【Key words】 parotid mixed tumor; complica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腮腺混合瘤术后易出现复发及面瘫、涎瘘等并发症。现将我院1989—2003年收治114例腮腺混合瘤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89—2003年共收治腮腺混合瘤114例,均经组织病理证实。男52例,女62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15岁,平均40. 1岁;病程3天~15年。

  1.2 临床表现 瘤体原发于腮腺浅叶108例,深叶6例,为耳前、耳垂、耳后、下颌角部位肿块。

  1.3 治疗方法 单纯肿瘤切除术15例,腮腺浅叶切除93例,腮腺全切除术6例。术后随诊1~5年。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不同手术方式与并发症

  3 讨论

  3.1 术后并发症原因 (1)复发: 8例,发生率7.0%(8/114),主要发生在单纯肿瘤切除术。腮腺混合瘤属交界性肿瘤,肿瘤包膜多不完整,肿瘤易浸润包膜或穿破包膜,有文献报道单纯肿瘤切除术不彻底,复发率可高达20%~45%[1]。(2)面瘫:24例,发生率21. 1%(24/114), 均为暂时性面瘫。肿瘤与面神经粘连或面神经从肿瘤中穿过,术中解剖时牵拉、误夹面神经易损伤;解剖面神经分离方法不当,分离时没有贴紧神经干和分支表面仔细剥离,越过面神经平面使面神经与深部组织分离;剪开腮腺时未遵守正规操作技术;注射麻醉药时误刺神经;用电刀电凝时不适当的电击伤;缝扎残留腺泡时将神经误缝。下颌缘支损伤17例,这与其神经细、表浅、行程长有关,在结扎面后静脉时易受牵拉。(3)涎瘘:6例,发生率3. 5%(6/114)。通常在术后5~7天出现,因腺体或腺导管破损所致,或者切断腮腺组织,断端未予仔细缝扎,术后引流不畅或加压处理不当,涎液潴留压力过大时,从切口处溢出而形成瘘。(4)味觉出汗综合征:手术切断了副交感神经分泌神经支与皮肤汗腺和浅表血管的交感神经支错位再生连接,致刺激涎液分泌后,出现皮肤出汗与潮红。

  3.2 预防和处理 (1)复发:应沿面神经主干及分支表面锐性与钝性结合游离腺体。肿瘤位于浅叶处行腮腺浅叶切除术,靠近面神经者行浅叶切除术+小部分深叶除术,位于深叶者行腮腺全切除术。一旦复发,二次手术应切除距肿瘤边缘0. 5~1. 0cm正常腺体组织。(2)面瘫:解剖面神经操作应轻柔仔细。正常情况下,面神经外膜与腮腺组织易分离。应先解剖面神经主干,再沿其分支顺行解剖,即面神经主干解剖法[2],比逆行解剖法的面瘫发生率明显降低。本组6例逆行解剖面神经有4例出现暂时性面瘫。术中避免过分牵拉神经,贴近神经周围的出血点忌用电凝止血,一般采取缝扎,以免神经受电击。缝合创面或局部注射麻醉药时应与面神经走行方向一致。术后注意创面加压包扎,防止组织肿胀所导致的神经压迫变性,强调压力适度。24例面瘫中以口唇歪向一侧、眼睑不能完全闭合,术后给予地塞米松5mg/d静滴,连用3~5天,并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神经营养药物静滴1周,均恢复良好。(3)涎瘘:本组发生率3. 5%,低于资料统计13. 48%[3]。腮腺浅叶切除术时,腮腺主导管的保留根据与面神经的深浅而定,对于面神经深面的主导管予以保留;当腮腺主导管位于浅叶时则不应保留。术中缝扎残余腮腺要彻底,术后置橡皮管引流或负压引流3~4天,并给予适当加压包扎6~10天。一旦出现涎瘘,应充分引流,查找原因,大部分是因腮腺局部加压不够引起,可继续给予适当的加压,并口服阿托品0. 1mg/次, 3次/d,饭前服用,以减少涎液分泌,同时避免酸性食物。(4)味觉出汗综合征,常在术后3~6个月出现。本组发生18例,发生率15. 8%(18/114),与文献报道15%~60%相符[4]。目前预防方法较多,效果均不十分满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俞光岩.腮腺区域切除术在沃辛瘤治疗中的运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4, 31(6): 372.

  2 王怀经.局部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3.

  3 彭歆,俞光岩,黄敏娴,等.负压引流与腮腺术后涎瘘.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5, 15(6): 455-456.

  4 林真桐,邱文德.腮腺混合瘤手术体会(附36例报告).陕西肿瘤医学, 2005, 9(1): 57.


作者单位:255031 山东淄博,淄博市侨联医院口腔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