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10年第9卷第4期

三黄建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86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治疗组Hp清除率、溃疡复发率分别为66。Hp清除率、溃疡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结论三黄建中汤有清除Hp及有效防止溃疡复发作用。【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4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4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用自拟的三黄建中汤(黄芪、黄连、制大黄、白芍、桂枝、生姜、大枣、甘草、制香附、白及、蒲公英、海螵蛸)为基础方,随症加减;对照组57例,内服雷尼替丁胶囊。分别治疗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为91.2%(P>0.05)。之后间隔2个月连续服药7天,1年后复查胃镜观察临床结果。治疗组Hp清除率、溃疡复发率分别为66.9%、13.2%,对照组分别为26.1%、38.5%。Hp清除率、溃疡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三黄建中汤有清除Hp及有效防止溃疡复发作用。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中医药疗法;理气健脾剂;治疗应用

 笔者自2004年1月—2009年12月使用自拟的三黄建中汤对86例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进行了临床研究, 在疗效、清除Hp及防止溃疡复发方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均系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例。均经OLYMPUS-GIF V70电子胃镜检查、黏膜多点活组织病理检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患者。排除胃黏膜糜烂、肿瘤、全身性疾病等其他病变及实验室、B超、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脾等器质性病变患者,Hp检测:取活组织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可疑者加做14C-尿素呼气试验以确诊。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6例,其中男58例,女28例;年龄16~74岁,平均38.4岁;病程1个月~16年。对照组57例,男42例,女15例;年龄21~60岁,平均43.6岁;病程3个月~20年。胃镜下溃疡病变部位:治疗组86例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6例,胃溃疡16例,复合性溃疡4例;对照组57例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1例,胃溃疡13例,复合性溃疡3例。Hp阳性:治疗组56例,对照组4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幽门螺杆菌(Hp)及胃镜诊断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服药期间均忌烟酒、浓茶及生冷刺激性食物,禁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对胃镜检查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组口服三黄建中汤:黄芪30g,黄连6g,制大黄6g,白芍20g,桂枝10g,生姜6g,大枣3枚,甘草6g,制香附10g,枳壳20g,白及15g,蒲公英20g,海螵蛸25g。随症加减:痛甚者加延胡索、三七(研磨冲服);寒甚加制附子;脘腹胀满者加甘松、厚朴;嗳气、反酸者加瓦楞子、浙贝母。每日1剂,水煎2次,取500ml,日服3次,餐后30min服下,连续用药6周为1个疗程,间隔2个月连续服药3天,维持1年;对照组口服雷尼替丁胶囊,0.15g/次,2次/d,餐前30min服下,6周为1疗程,间隔2个月连续用药3天,0.15g/次,2次/d,维持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追踪观察及胃镜复查。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临床治愈:上腹痛、嗳气、反酸、烧灼感等自觉症状及体征消失,胃镜复查显示原溃疡面完全消失或为瘢痕期镜下改变,局部无充血,水肿;有效: 上腹痛、嗳气、反酸、烧灼感等自觉症状及体征减轻或消失,胃镜复查溃疡面缩小50%以上,局部仍有明显炎症;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胃镜复查溃疡面无变化或增大。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处理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临床治愈68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2%,对照组临床治愈39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清除幽门螺杆菌比较,治疗组Hp清除率66.9%,对照组Hp清除率26.1%(P<0.05);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溃疡复发率比较,治疗组13.2%,对照组38.5%(P<0.05)。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人类常见疾病之一,目前诊断消化性溃疡最有效可靠的方法是胃镜检查。作为一种多因素疾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是已知的主要病因,溃疡的发生是黏膜侵袭因素和防御因素失衡的结果,胃酸分泌过多在溃疡形成中起关键作用[1]。1983年Marshall和Warren从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人类开始了致力于Hp的研究。1994年美国国家卫生院和世界卫生组织分别宣布Hp为胃炎、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之一[2]。随着抑酸剂及抗Hp药物的广泛使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愈目前已不再困难,但仍无法有效防止消化性溃疡复发。有关学者的研究表明抑酸治疗后2年内,本病的复发率可高达90%。根除Hp是防止消化性溃疡复发的重要措施。即使采用针对Hp的系统治疗,1年的复发率也在27%[3]。

  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胃痞”等范畴。其病位在胃脾,与肝相关。胃为水谷之腑,多气多血,主受纳腐熟,喜湿恶燥,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通降是胃的生理特点。叶天士认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为阴土,主运化升清,喜燥恶湿。脾胃居于中焦,互为表里,共同参与消化吸收。其证多为脾胃虚弱,中医多辨为虚证、寒症,但病因每多兼挟或肝郁气滞,或郁热内阻,或湿阻血瘀。脾虚既久,无力运化,百病丛生。病久入络,胃络瘀阻,腐熟成痈发为溃疡。加之脾主统血,脾气虚弱,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致呕血、便血。故治疗本病取健脾理气为法。三黄建中汤正是基于此法而立。方中黄芪,白芍、桂枝、生姜、大枣、甘草温中补虚,健脾和中;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制大黄清热散瘀,通腑降气;黄连、蒲公英燥湿解毒;制香附、枳壳疏肝理气;海螵蛸制酸止痛。动物实验证明,黄芪等益气药对胃肠起双向调节作用[4],能显著增强腹部术后小鼠的胃肠推进作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有利于自由基的清除,大黄对十二指肠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对大鼠的离体肠管蠕动加快,间接促进胃窦及十二指肠的协调运动。桂枝汤有调节免疫和抗炎作用,其中以桂枝的抗炎作用最明显。中药对Hp的抑菌试验显示:黄连、桂枝、大黄对Hp高度敏感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蒲公英对Hp有良好的杀灭作用。黄连还有健胃、利胆作用,能有效防治胆汁反流。同时白芍、黄芪、甘草、大枣具有保护胃黏膜和解痉作用。本方药物配伍既具有调节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又保护胃黏膜,抑制、杀灭Hp,抗炎,有效防治胆汁反流等综合作用。可见,三黄建中汤能有效控制Hp感染,防止溃疡复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方剂。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胡品津,等.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7-389.

  2 孟宪镛.实用消化病诊疗学.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40-41;152-153.

  3 姒健敏.消化性溃疡的愈合质量.中华消化杂志,2005,25(2):127-128.

  4 喜新,单兆伟,毕建军.益气活血方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病杂志,1995,3(4):224-225.

  

作者: 刘小云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