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3期中医中药

黄芪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疗效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的干燥根。处方常用名:黄芪、北芪、棉黄芪。其味甘,化学成分中含蔗糖、葡萄糖醛酸、粘液质、苦味酸、叶酸、数种氨基酸、胆碱、2,4-二羟基-5、6二甲基异黄烷和熊竹素[1]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草药,本文从临床疗效方面就黄芪对慢性肾炎尿蛋白量变化进行观察和评价。1病例选择选取48......

点击显示 收起

    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的干燥根;处方常用名:黄芪、北芪、棉黄芪;异名:百药棉、戴椹、独椹、黄蓍等。其味甘,化学成分中含蔗糖、葡萄糖醛酸、粘液质、苦味酸、叶酸、数种氨基酸、胆碱、2,4-二羟基-5、6二甲基异黄烷和熊竹素 [1]  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草药,本文从临床疗效方面就黄芪对慢性肾炎尿蛋白量变化进行观察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48例肾小球肾炎,年龄22~50岁,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3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在统计学上具有可比性。

1.2 药物 黄芪(内蒙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2片/次、1日3次;六味地黄丸8粒/次,1日3次。治疗组:在以上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40g/天,分2次煎服,治疗持续0.5年。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 及白细胞数。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量变化 见表1。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尿蛋白量明显减少,可见黄芪有降尿蛋白作用。表1 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量变化 (略)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生化指标的变化 黄芪对血浆白蛋白量有提升作用,对血红蛋白也有所上升,且无对肝功能损害及白细胞数的下降现象(表2)。对照组血浆白蛋白有些减少,其他无明显变化。表2 治疗前后血常规生化指标的变化血红蛋白(略)  

3 讨论

    3.1 关于黄芪药理作用。据文献报道 [2,3]  黄芪的利尿作用与氨茶碱、双氢克尿噻相当,健康人服黄芪煎剂有利尿及钠排出量的增加。降低尿蛋白的排出,减轻肾脏病变,保护肝脏,诱发干扰素,增强机体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和血小板粘附率等。其它,还能降低血糖,抑制胃液的分泌,减少游离酸和总酸度,并能抑制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中药学上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脓。

    3.2 结合本文黄芪能降低尿蛋白排泄量,增加血浆白蛋白量,增加血红蛋白数量及白细胞数量。说明黄芪能增强       网状内皮系统功能 [4]  ,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作用,增加白细胞数量,促进抗体产生。黄芪的利尿、抑菌,增强心脏收缩,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增加肾血流量,均有利慢性肾炎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绍安,管和平,刘立泉.黄芪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中华医学创新论坛杂志,2001,2(3):36.

    2 彭卫华.黄芪治疗肾脏病的现代药理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2(10):614.

    3 韦日周.黄芪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2(5):278.

    4 章正华,万楚成.黄芪对急性白血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临床荟萃,2002,17(2):96.

 作者单位:300162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

作者: 王淑萍 吴晓凤 刘继铁 2005-8-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