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6期论著

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28例的临床体会

来源:INTERNET
摘要:Keywordscerebralhemorrhageaspirationtherapytreatment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是立体定向手术与颅内血肿清除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吸取了两者的优点,减轻了开颅血肿清除术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与立体定向手术相比,不需过于精确定位,减少手术盲区,设备也不复杂,为脑出血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自2000年7月~2......

点击显示 收起

    Key words cerebral hemorrhage aspiration therapy treatment  

  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是立体定向手术与颅内血肿清除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吸取了两者的优点,减轻了开颅血肿清除术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与立体定向手术相比,不需过于精确定位,减少手术盲区,设备也不复杂,为脑出血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自2000年7月~2004年1月,我科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2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住院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关于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组共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49岁。出血量根据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30~60ml,平均48.5ml,平均住院21.5天。入院24h内完成手术,术后脱水,止血及对症治疗。对照组选择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共28例住院患者作对照,男15例,女13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4岁。出血量根据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40~60ml,平均54.5ml,平均住院34.5天。余治疗同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
疗组。

    1.2 方法 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采用万特福科技公司研发的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以CT片为依据行简易立 体定向血肿穿刺术。根据血肿中心至穿刺点的距离选取相应长度的穿刺针,将针尾固定在电转夹具上,转透颅骨及硬脑膜后拔除金属内芯,换塑料内芯后,拧紧盖帽后从侧管稍加负压抽吸。首次抽吸量控制在总量的1/3。在插入冲洗针后以生理盐水进行血肿冲洗。待冲洗液清亮后注入1万U尿激酶(以1ml生理盐水稀释),夹闭2~4h后放开引流管,每天2~4次。根据引流量及复查CT结果调整穿刺针的深度,3~7天拔针 [1]  。

    1.3 预后判断标准 [2]   以GCS治疗结果量表分级,Ⅰ级死亡,Ⅱ级植物状态,Ⅲ级重残(生活不能自理),Ⅳ级为轻残(生活能自理),Ⅴ级恢复良好(能工作学习)。

    1.4 统计学分析 两组治疗以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X 2 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组1例放弃治疗,19例恢复良好,5例轻残,1例重残,1例死亡,1例再出血,平均住院21.5天。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1例继发大面积脑梗塞,11例恢复良好,9例轻残,4例重残,其中2例伴再出血,3例死亡,平均住院34.5天。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对比(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 ˇ P<0.05, ˇˇ P<0.01

  3 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急诊当中常见的危重急症,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的应用,为脑出血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是继纤维神经外科之后神经外科技术的一个重要突破,它以最小的创伤为代价,获得最大疗效。它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脑出血的手术治疗,配合纤溶治疗疗效更好。本组资料显示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也证实该观点。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和生物酶技术对颅内血肿进行冲洗液化引流,以达到清除颅内血肿的目的。这种方法设备要求简单,费用低,床边即可施行。其主要优点:金属引流管直径仅4mm,且固定于颅骨上,稳定性和密闭性均较好,冲洗针射出的逆流液呈云雾状使液体作用于血块的面积大,引流效果好。损伤小,恢复好,手术时间短,可在局麻下进行。同时适合深部血肿清除。主要缺陷为非直视下操作和不能有效止血,复查CT时金属伪影对图像干扰,不利观察评估。减压效果差,纤溶药物有诱发局部再次出血的可能 [3]  。
   
 目前,血肿抽吸引流治疗操作程序尚不规范,血肿液化剂的应用更有必要进行客观评估。同时其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Wagner [4]  研究证明,血肿抽吸应在 急性期进行,超过24~36h则疗效较差。我们体会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适合病情较轻患者,其血肿量不超过60ml,中线结构移位<5mm,不适用于合并脑疝或脑疝前期的患者,后者应采取大骨瓣手术减压术。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在血肿量不大时(<60ml)优于传统的开颅颅内血肿清除术,安全简便,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且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殷小平,张苏明,姜亚萍,等.对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再出血和死亡的分析.卒中与神经疾病,2002,8(9):209-211.

    2 Jenet B,Bond M.Assessment of outcome after sever brain damage,a practical scale.Lancet,1975,1:480-486.

    3 殷小平,张苏明,姜亚萍,等.脑出血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现状.国外医学·脑血管分册,2002,2(10):40-42.

    4 Wagner KR,Xi G,Hua Y,et al.Ultra early clot aspiration after lysis with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 a porcine model of intralcerebral hemorrhage:edema reduction and blood-brain barrier protection.J Neurosurg,1999,90(3):490-498.
      

  作者单位:273100山东省曲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

作者: 王玉宝 刘艳萍 徐润之 2005-8-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