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7期病例报告

臂丛神经阻滞引起严重呼吸困难1例

来源:INTERNET
摘要:于右侧肌间沟行臂丛神经阻滞。2min后呈现麻醉效果,约10min患者自诉呼吸困难,胸闷、气短。2讨论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经路在上肢、肩部手术常用,定位大都并不困难。本病例因患者肥胖、颈短给穿刺定位带来一定困难,而多次探刺,在穿刺时可能针尖探向不当,使周围组织及血管损伤,使药物扩散增强及局麻药吸收迅速,或造......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5岁。形体肥胖,颈较短。体重70kg。BP190/95mmHg,HR/P74bpm R22bpm。实验室检查:血糖10.1mmol/L,尿素12.4mmol/L,肌酐406μmol/L。EKG:左心增大、左室后壁稍厚。ASAⅢ级。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因需要血液透析,择期行右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型术。     

  麻醉方法及抢救经过:入手术室开放左前臂静脉,接HP监护仪,监测HP、HP/P、ECG、SpO 2 。于右侧肌间沟行臂丛神经阻滞。多次探刺觉有异感后边回抽边注入麻醉药20ml(内含1%利多卡因10ml,0.25%布比卡因10ml)。2min后呈现麻醉效果,约10min患者自诉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呈腹式抬肩状呼吸,次数达32bpm,烦躁不安,紫绀,BP达250/125mmHg,SpO 2 从96%降至78%。立即面罩供氧未见好转,即行镇静保持呼吸下气管插管,接Drager Cato麻醉机以SIMV呼吸模式,调节VT400ml/次、f6bpm供氧。病情得以控制并稳定,SpO 2 达98%,在全麻下继续手术。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万可松8mg,异丙酚1~4mg/(kg·h),总量280mg维持麻醉。控制呼吸VT380ml/次,f16bpm,MV达5.4~5.6L/min。以消心痛、立及丁控制降压至160~190/85~100mmHg。EtCO 2 从56mmHg逐渐回降至38mmHg,手术顺利,约2h结束。术毕患者意识逐渐清醒,恢复自主呼吸,但VT200ml/次以下、f32bpm。故调以SIMV呼吸模式,调节f5~8bpm。EtCO 2 保持在43mmHg左右,一直维持到VT280ml/次以上、f20bpm左右、吸空气SpO 2 达93~96%,约术毕后5h拔去气管插管送回病房。第2天随访,患者无其他并发症,并已下床活动。
   
  2 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经路在上肢、肩部手术常用,定位大都并不困难。但对肥胖、颈短患者定位就有一定难度,有时会将胸锁乳突肌锁骨头段肌束与前斜角肌间形成的沟,误认为是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肌间沟。
   
  本病例因患者肥胖、颈短给穿刺定位带来一定困难,而多次探刺,在穿刺时可能针尖探向不当,使周围组织及血管损伤,使药物扩散增强及局麻药吸收迅速,或造成膈神经被麻痹,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使通气量下降、缺氧 [1,2]  。膈神经麻痹颈从神经阻滞多见,但在臂丛肌间沟经路也要考虑到涉及膈神经麻痹的这种可能,Urmey报道13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利用超声测量膈肌穹隆高度,单侧隔神经麻痹发生率100%[3]  。近来报道,用神经探测仪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证实,当刺入2cm,刺激电流1mA时,出现上腹部规律起伏运动,判断为膈神经刺激引起收缩。调整方向,最大限度避免直接阻滞膈神经的并发症 [4]  ,但这也不能防止膈神经麻痹,其发生率仍在13.3%~35% [5]  。本病例也考虑并发膈神经麻痹。对健康者,单侧膈肌麻痹尚不致于引起缺氧,一般有些呼吸困难时面罩供氧应缓解,本病例虽然也用面罩供氧,但患者烦躁不安,反而供氧不良,呼吸急促,严重呼吸困难,SpO 2 急剧下降,血压骤然上升,出现危象。这是因为其术前并发症多,心功能不全,通气代偿能力不佳,引起严重呼吸困难。由于及时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使缺氧得到改善,体内蓄积的二氧化碳很快排除,病情趋于稳定。
     
  本病例从注入麻药至气管插管拔管,达7h之久。这主要原因与麻药中布比卡因药效较长有关,使用该配方本意为防手术时间延长及术后镇痛。但本患者并发症多,尤其是肾功衰竭,更延长了药物代谢的时间。
   
  动静脉内瘘成型术一般局麻可以完成,当然,臂丛神经阻滞对手术者更方便,病人镇痛效果好,也舒适。慢性肾功衰竭病人施行动静脉内瘘成型术为血透之用,而此类病人体质较差,术前并发症多,故要权衡利弊。在抢救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未做血气分析尚属欠缺,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盛卓人.实用临床麻醉药,第3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9:304-306.
   
  2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829-930.
   
  3 Urmey WF,Talts KH,Sharrock NE.One hundred percet incidence of hemidiaphragmatic paress associated with interscalen brachial plexus anesthesia as diagnosed by ultrasonography.Anesth Analg,1991,72:498-503.
   
  4 吴滨阳,王昆鹏,崔文瑶.用神经刺激器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引出膈神经刺激.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24:137.
   
  5 王昆鹏,王俊科.神经刺激器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定位阻滞的 临床观察.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507.
    

  作者单位:200125上海市浦南医院麻醉科

作者: 洪运忠 2005-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