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7期其他

农村急症的处理

来源:INTERNET
摘要:如不及时处理,可有生命危险。1急救方法离医院较近者,立即送医院急救。(2)令患儿俯卧,头低足高,头部悬空,张大口,缓缓深吸气,待到吸气末尾时,急救者猛然用双手掌推压患者腰背交界处,利用腹腔压力使膈肌上升挤压肺内气体将异物冲出。(2)伤口附近水肿、充血,伤口持续刺痛、胀痛、麻木,并且逐渐加重。...

点击显示 收起

  在农村,实际生产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多种突发情况。本文就几种在农村常见的急症总结分析如下。

  1 小儿气管异物

  气管异物是小儿科常见的急症,多发生于2~5岁之间小儿。大多是在口含糖块、硬币、钮扣或进食黄豆、花生米等食物时哭叫、说话、咳嗽、嬉笑等,将异物吸入气管内。轻者造成呼吸困难,重者发生窒息。如不及时处理,可有生命危险。

  1.1 急救方法 离医院较近者,立即送医院急救。如果情况紧急,来不及送医院时,可采用下列方法。对于刚进入气管内的异物可望有效。(1)将小儿双足握住悬空倒置,头向下,张大口,另一人拍其后背,利用振动使异物掉出。(2)令患儿俯卧,头低足高,头部悬空,张大口,缓缓深吸气,待到吸气末尾时,急救者猛然用双手掌推压患者腰背交界处,利用腹腔压力使膈肌上升挤压肺内气体将异物冲出。注意用力短促有力,瞬间暴发,但不要施暴力,以免损伤身体。

    1.2 注意事项 不要让小儿玩弄小物品,更不能让其口含钮扣、硬币、针等。在小儿进食、喝水时,不要逗其玩笑,以免发生意外。

  2 毒蛇咬伤

  毒蛇咬伤常发生于我国南方的农村、山区、沿海一带。毒蛇以其神经毒、心脏毒、出血毒以及各种酶类的毒性作用使人出现头晕、眼花、眼睑下垂、胸闷、心悸、气促、痉挛、语言困难、牙关紧闭、畏寒、冷汗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惊厥。如不尽快采取措施,则有生命危险。毒蛇咬伤后有如下特征:(1)毒蛇咬伤的牙痕为两个深而大的齿孔。(2)伤口附近水肿、充血,伤口持续刺痛、胀痛、麻木,并且逐渐加重。(3)毒蛇咬伤后,可有头晕、眼花、心慌、胸闷等明显异常。

    2.1 急救方法 (1)在伤口的近心脏一端用绳索、鞋带、布条捆绑起来,以减缓带有毒素的血液、淋巴液回流、扩大毒害。伤口捆绑后,间隔半小时左右放松一次,约1~2min,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2)就近用凉水、自来水、泉水、河水等干净水源,冲洗伤口。(3)在伤口周围用尖刀,针刺放血排毒。(4)可使用吸奶器,拔火罐将毒液吸出,也可由他人用嘴吸吮,但口腔内应无破溃,更不能将毒液吞下,并及时漱口。(5)上述处置完毕之后,应送医院进一步处置。送医院途中注意伤肢呈下垂姿势,以减少血液回流。

    2.2 注意事项 夏秋季节,在山野田间干活时,用布带扎紧袖口、裤口,不要光着脚行走、干活。夜间行走时,可随手带一根木棍,一边走一边打探,惊走毒蛇。在山林间穿行时,要用毛巾围上脖子、戴上草帽等防护用品。一旦被毒蛇咬伤,不要惊恐奔跑,以免血液循环加快而扩散毒素。

   毒虫咬蜇伤

    许多有毒的昆虫如蝎、蜂、蜈蚣、蚂蟥、毒蜘蛛咬蜇伤人后,轻者局部红肿热痛难以忍受,重者出现过敏状态,如头痛、恶心、呕吐、气短、虚脱甚至死亡。发生毒虫咬蛰伤之后,轻者可做如下处置,重者需要送医院进一步处置。

    急救处理:(1)蜈蚣咬伤:蜈蚣毒液呈酸性,可用弱碱性溶液,如肥皂水、小苏打水、氨水或淡石灰水冲洗并涂敷伤口。(2)蜂蛰伤:蜜蜂毒液呈酸性,可用弱碱性溶液处理。黄蜂毒液呈碱性,可用食用醋冲洗。如蜂刺留在皮内应先拔出。(3)蝎子蛰伤:先以石灰水冲洗伤处,再采蜀葵花、石榴花、艾心捣拦后外敷于患处。(4)蚂蟥咬伤:发现蚂蟥(又称水蛇)叮咬后,不能用手硬拉,否则蚂磺头部会断在人体内。可用手直接拍打或用盐或醋涂于患处,蚂蟥受到刺激能够脱出,再对局部包扎止血,消毒处理即可。(5)毒蜘蛛咬伤:轻者以羊乳或桑白皮捣汁外敷,重者的处置同毒蛇咬伤。(6)毛虫蛰伤:可用像皮膏粘出毒毛。

    4 触电

  触电是指人体接触带电的电线、电门、电讯器材、家用电器以及雷击等,使一定数量电流通过人体并造成伤害。如果电流小,接触电流时间短,触电部位又在四肢,解脱电源也快,病人神志清,有心慌、四肢麻木、头晕乏力;心律不齐等现象。若电流大,接触时间长,病人可昏迷,面色苍白,发绀,甚至有呼吸、心跳停止等现象。

    急救方法:(1)首选迅速断绝电源,然后就地急救。断电源时应关闭电源开关、拉闸、拔去插销。如果电线落在病人身上时,应尽快找干燥木棒、竹竿、扁担、塑料棒、皮带或绳子等不导电的东西,将电线拨开远离病人。不能直接用手拉病人,也不能用导电的铁器金属、湿布接触带电物品。(2)对心跳、呼吸均已停止的人,必须现场马上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进行抢救。

  5 高热

  高热指体温超过39℃以上者。

    急救方法:一旦有需急救的病人,家人不要惊慌失措,不要乱出主意,要按照科学方法处理:(1)高热病人宜安静卧床,夏季气候炎热,室内要凉爽,冬季寒冷室内要温暖适中。多饮水有利于退烧。饮用糖水、果汁、菜汤、牛奶等。吃流或半流食。哺乳期的孩子,奶可调或多加喂水。(2)知道孩子得的是上感或流感,发热一般要2~3天后才能退热,不能急着退热,病情恢复有一定过程。(3)患者确实高热,如果患儿或成人发热感到痛苦时,可服阿司匹林或APC。用量不要太大,防止大量出汗,造成虚脱。退烧药宜在饭后服用,因这些药容易刺激胃粘膜,有胃病的人可以引起胃痛甚至出血。3岁以下小儿不要服APC,因药中含有兴奋药,容易诱发抽风,这类药可与血中胆红素争夺白蛋白,使新生儿发生黄疸。因此小儿退热尽量用物理退热法。(4)物理退热安全可靠,应首先选用。①温湿敷:温水一盆,以不烫手为度,浸湿毛巾,不断擦浴病人的胸、背、四肢,擦后将湿毛巾敷于病人胸部。要经常换水,保持一定温度,水凉达不到使小血管扩张,利用体温蒸发水,把大量的热带走而达到降温的目的。擦后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②冷湿敷:冰水或冷水一盆,用小毛巾或旧布折叠数层浸湿,拧成半干,敷于头部、腋窝、膝下、腹股沟(大腿根)等处,毛巾及旧布热后再浸湿交换,达到散热目的。③酒精擦浴:酒精易于挥发,全身用酒精擦浴能较快地散热。先将60度白酒或70度酒精加水一倍,擦浴时先在病人头部放冰袋或冷敷布,以减轻头部充血,然后用手绢或纱布蘸酒精后,擦颈部两侧、两上臂、背、两下肢,每部位擦3min。当擦到腋下、肘部,腹股沟和膝下等大血管附近时,要稍停留,有助散热。擦时避免过多暴露身体,以免受凉。擦浴时间,小儿10~15min;成人15~20min。擦后0.5h试体温。

  6 外伤

  人体在生产、生活中由于碰撞、挤压及割裂、穿刺等多 种原因,引起肢体不同程度的损伤叫外伤。看不到伤口的叫闭合性损伤;有伤口的叫开放性损伤。脑和肢体受重大外伤,可引起脑震荡、脑挫伤、内脏破裂等,都属于闭合性损伤,这类伤,身体表面虽见不到伤口,但往往能引起严重后果。急救方法:(1)挫伤(碰撞跌倒造成皮下组织的损伤):如淤血范围较大,疼痛明显,可立即做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多在数日后恢复。(2)扭伤:病人应适当休息,患肢抬高,用水或酒调拌五虎丹或七厘散外敷。每日1~2次,2~3天可恢复活动。腰扭伤患者宜躺硬板床卧床休息。如不见好转,要去医院检查。(3)擦伤:表面伤浅并且伤口干净的,可涂红药水,2~3天可自愈,应注意伤口不要沾水;若伤面有泥土等污物,应用凉开水充分冲洗,或用药棉擦洗,防污物嵌入组织,引起化脓。擦净后涂红药水。最后再盖干净纱布,用绷带包扎后,可结痂自愈。若有轻微感染,有小量渗出液时,每天可用凉开水清洗,涂紫药水,也可自愈。有严重化脓感染时,可用消炎药膏或抗生素软膏涂患处,还可以口服或注射抗生素。(4)刺伤:若刺入物较干净而刺入又不太深,可立即拔除,使伤口自然流血,可起到冲洗伤口作用;若小刺不易拔除,可用碘酒、酒精或白酒擦净伤口周围,用缝针在开水中烫一下或用酒精棉擦试一下,进行拨刺,拨出后再涂些碘酒,用干净纱布包扎2~3天,不要沾水,多能自愈。大型刺伤,刺伤深,刺物脏,不易拔出,或伤口内留有异物,宜去医院处理,考虑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5)割裂伤:伤口小而浅,流出少量血液后,可用干净手紧压伤口片刻,涂碘酒后包扎,不要沾水,2~3天可自愈;如伤口深、流血多,可抬高伤肢;指趾尖出血,可压迫指趾的两侧根部血管以减少出血,伤口周围涂碘酒,用干净纱布覆盖加压包扎;伤口较深但创面干净时,则需要缝合,缝合后要保持敷料干净不要松脱,创口没有感染,7~10天可拆线。(6)头、胸腹重伤,并有骨折及内出血可能时,应速送医院检查处理。

  7 鼻出血

    鼻内血管丰富,外伤时天气或室内干燥、饮水和吃蔬菜水果少、用力擤鼻涕等都可以引起鼻出血,特别是小儿容易鼻出血。春秋季多风,气候干燥并且大便干燥,营养过多或营养不足,穿衣过多,活动过少等,易使体内干燥而上火造成鼻出血。动脉硬化、高血压肝硬化及血液病的人均易流鼻血。急救方法:(1)指压法:让病人仰头坐于椅子上,用拇、食指紧捏双侧鼻翼,压迫鼻中隔前部,同时让病人抬头张口呼吸。(2)冷敷法:用冷水冲洗鼻部;或平卧床上,用冰水浸湿毛巾敷在鼻部,每2~3min换1次,或用小塑料袋小冰块(冷水亦可)敷鼻部。(3)填塞法:用脱脂棉或干净的普通棉花、布条或吸水好的纸卷,用净水、植物油或麻黄素滴鼻药水浸湿,用筷子缓缓送入鼻孔道内,出血多时要塞紧压迫止血,而后查看口中,如无血液倒流,说明压迫止血成功。鼻出血停止后不要急于取出填塞物。需观察半日后,再轻轻取出。

  附:几个重要急救穴位简介

  [人中]又称水沟,在鼻唇沟约上1/3处。为一切昏迷不省人事的急救穴,可治痴狂、小儿惊风、中风、口襟等。针2~3分,针尖略向上斜进,以剧痛为度。[风池]在头骨下项肌外侧凹陷处。主治颈项强痛,腰、背、肩剧痛,偏头痛,头晕、目眩、失眠。感冒、眼疾、
热病汗不出、面肌痉挛等。针5~8分,向鼻尖斜刺。

    [内关]手掌向上,掌后第一横纹正中直上二寸(每寸相当于患者中指中节屈曲时两端纹头之间的一段)两筋间取之。主治心痛、心烦、痴狂、反胃、呕吐、胸胁痛等。针5分直刺。

  [委中]在膝窝中央的横纹中点。主治腰痛、膝不能屈伸;半身不遂、急性吐泻、心腹绞痛、热病汗不出。针1寸~1寸5分。

    [足三里]在膝眼下3寸。是全身性强壮要穴,治疗胃痛、腹痛、消化不良、肠鸣泄泻、中风偏瘫。针5分~1寸直刺。

  [承山]在腓肠肌腹中央,人字纹下。主治腓肠肌痉挛、 腰背痛、脚痛、脱肛、痔核、偏瘫、大便失禁等。直刺1~2寸。

  [涌泉]屈足时在足底心有一凹陷处。第二、三趾宴骨之间。主治头顶痛、目昏花、小儿惊风、癔病、癫痫等。针3~5分,直刺。

    [神门]在腕后尺侧豆骨的上缘。主治心悸,心烦、健忘、失眠等。针3分,直刺。

    [合谷]在手虎口处,将拇、食两指伸开,在第一、二掌骨间微凹陷处,主治头痛、目痛、鼻衄、耳聋、牙痛、热病汗不出、经闭、中风。针3~7分,直刺。孕妇忌针灸。

    [太阳]在眉梢与眼角之间向后1寸,摸之有凹陷处是穴。主治偏、正头痛、目赤肿痛。针2~3分,直刺或斜刺或刺出血。

  作者单位:273165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医院

作者: 陈明玉 2005-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