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22期临床护理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体会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基本操作,是抢救小儿和治疗疾病常用的方法。笔者在小儿护理过程中,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体会如下。1选择合适的血管血管的选择很重要,因小儿好哭闹,为使输液顺利,尽量选择粗而深、弹性好且易固定的血管。额上静脉符合这个特点,所以一般首选这个部位的血管。...

点击显示 收起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基本操作,是抢救小儿和治疗疾病常用的方法。笔者在小儿护理过程中,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体会如下。

  1 选择合适的血管
   
  血管的选择很重要,因小儿好哭闹,为使输液顺利,尽量选择粗而深、弹性好且易固定的血管。额上静脉符合这个特点,所以一般首选这个部位的血管。其次才是眶上、颞浅、耳后、枕后,这些部位的血管较细而浅,不易固定且充盈不明显。如何使血管充盈?(1)用手从远端末梢向近心端按摩,使血管充盈,或让小儿啼哭,也可使血管充盈。(2)天气较冷时,可先用热水袋等局部热敷15~30min,这样血管充盈可明显些,但注意热水袋要用布包住,以防烫伤患儿。

  2 注意与头皮动脉的区别
   
  因若将高渗及有刺激性的药物注入动脉,可引起该动脉供应区的坏死,所以要注意与头皮动脉的区别:
   
  动脉:触诊可有搏动。用食指或大拇指轻轻按压血管,可感觉到它的规律性跳动,且小儿啼哭时,无明显充血扩张。一般较粗,呈弯曲状,紫红色,液体注入时,周围组织立即变白,滴入需较大压力,一般针头进入血管后,回血很快。静脉:触诊无搏动。啼哭时充血明显,呈树皮状,一般较细小,浅蓝色,液体滴入通畅,周围组织不变白。

  3 固定患儿
   
  因患儿一般怕针,易哭闹,挣扎。所以,固定好患儿对穿刺尤为重要。让患儿仰卧于治疗台上,头底垫以治疗枕。操作者立于患儿头端,助手或家属立于治疗台旁,用两肘约束患儿躯干及四肢,两手固定头部,但切忌不要压迫患儿的五官。
   
  4 促进回血
   
  一次性输液器管腔小,内压大,弹性差,因而回血较慢。因未及时见到回血,很难确定穿刺是否成功。如何促进回血,是护理工作中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常用以下方法。

  4.1 进针速度不宜过快,如感觉阻力减少或有落空感,仍不见回血,也不要急于退针,可稍停片刻,或用手指轻轻按压针头上部血管,以促进回血,也可用手捏紧输液管,轻轻回抽。
   
  4.2 静脉穿刺时,可将调节器置于高位置上夹紧,这样,当针进入血管时,有充分的水分子间隙便于血液内压传于液体内而回血。
   
  4.3 对于不易回血的患儿,排好气后,将简易夹夹在滴管处,用止血钳夹紧滴管上方的管,当针进入皮下,将简易夹取下,这时血管内形成负压,促使回血。
   
  4.4 如血管太细,可先用注射器抽少许液体,接上针头,以便在穿刺过程中,随时抽吸回血,当穿刺成功后再与排好气的输液管相接。
   
  5 稳妥固定,拔针和减少瘀血
   
  穿刺成功后,固定是关键。固定时,手法要灵巧,先固定针柄,再固定针梗。固定针梗时,靠近针眼处盖以无菌干棉球。这样,既保持针眼处无菌,又可在拔针时不另取棉球直接拔针。再用胶布绕过连接针头的塑料导管将整个针头交叉固定于皮肤上,以防止针头滑落。最后将头皮针塑料导管反折盘曲固定,以达到缓冲作用。若病儿较烦躁,或天热易出汗,胶布不易粘住时,可用长胶布绕患儿头部一圈固定住针头,以防针头脱出。固定以后,教患儿家属横抱患儿,穿刺面朝上,注意患儿两手不要扯拽针管。
   
  输液结束后,拔针的技术很重要。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揭开胶布后,迅速拔出针头,立即用干棉球按压穿刺点,这种方法不但对血管的损伤轻,对病人造成的疼痛也小。
   
  输液患儿常可看到针眼处青紫一片,这是拔针后未及时压迫血管,使血液外溢造成的。避免的方法很简单,拔针后立即按压血管,力量适宜,按压后,切忌揉搓,只要做到这些,青紫现象就不会发生了。
   
  (收稿日期:2004-07-03)

  作者单位:277500山东省滕州市城区卫生院治疗室 

  (编辑江 风)

作者: 孙凌燕 2005-8-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