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22期预防医学

镇江市1990~2003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消除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对镇江市1990~2003年822例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麻疹流行强度较免疫接种前明显下降,2003年为1。结论做好麻疹相关监测,及时调整免疫策略,进行必要的强化免疫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消除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对镇江市1990~2003年822例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麻疹流行强度较免疫接种前明显下降,2003年为1.40/10万,农村高于城市,发病高峰时间推迟,婴幼儿和成人发病增多,呈“双相移位”现象,小于12月龄者占13.2%,大于20岁者占59.43%,小于1岁的41例患者中,有23例为小于8月婴儿,占74.19%。结论 做好麻疹相关监测,及时调整免疫策略,进行必要的强化免疫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镇江市自60年代使用麻疹疫苗(MV),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1990年后MV免疫接种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随着MV接种率的提高,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2003年报告麻疹病例38例,发病率为1.40/10万,较1978年(573例)下降93.37%,达到基本控制阶段,进入加速控制麻疹阶段 [1]  。为进一步探讨消除麻疹的策略和措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现对镇江市1990~2003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麻疹疫情资料来自镇江市传染病年报表, 麻疹免疫接种资料来自计划免疫工作年报表。
   
  1.2 分析方法 分析麻疹病例的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以及麻疹病例与MV免疫接种之间的关系。
  2 结果
   
  2.1 流行强度 镇江市1999~2003年共报告麻疹病例822例,年平均发病率波动在6.09/10万~0.19/10万之间(见表1)。1992年发病率最高,6.09/10万(158例);1995年发病率最低,0.19/10万(5例)。与计划免疫实施前相比,流行强度明显降低,2003年发病数38例,较1978年573例,下降93.37%,2~3年出现一次的流行周期消失。

  表1 镇江市1990~2003年各年麻疹发病率 (略)
   
  2.2 季节分布 822例麻疹病例的发病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发生主要集中在3~5月份594例,占总病例数的72.26%,其中4月最高峰244例,占3~5月份的41.08%,占总病例数的28.69%(见表2)。
   
  表2 822例麻疹病例按季节分布(略)
   
  2.3 地区分布 822例麻疹病例中农村673例,占总发病数的81.87%,平均发病率为2.48/10万;城市149例,占总发病数的18.13%,平均发病率为1.96/10万,经统计学分 析镇江市麻疹发病农村显著高于城市(χ 2 =6.69,P<0.01)。见表3。

  表3 822例麻疹病例按地区分布(略)
    
  2.4 职业分布 822例麻疹病例中,以中小学生发病数最多(319/822),占总病例数的38.81%;其次是农民(165/822),占20.8%;散居和幼托儿童(148/822)占18.00%;工人(90/822)占10.95%,表明麻疹发病主要对象为中小学生、农民、工人和儿童。见表4。

  表4 822例麻疹病例按职业分布(略)
   
  2.5  年龄分布 822例麻疹病例中,10~42岁组发病数最多(436/822)占总病例数的53.04%;其次为5~9岁和25~29 岁(239/822)占29.08%;30岁以上(68/822)和4岁以下(75/822)组分别为8.27%和9.12%。见表5。
  表5 822例麻疹病例按年龄分布(略)
   
  从免疫程序相关年龄段发病率来看0岁组最高,为14.42/10万,其次是7~14岁组和15~19岁组的中小学生,分别5.29/10万与4.89/10万。见表6。

  表6 822例麻疹病例免疫史与年龄的关系(略)
   
  2.6 免疫史与年龄的关系 822例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者215例,占总病例数的26.16%;无免疫史者128例,占总病例数的15.57%;免疫史不详者479例,占58.27%。
   
  2.6.1 在未免疫史病例小于7岁的儿童46例,1岁以内儿童病例29例,占63.04%(29/46),其中小于8月龄的17例占36.96%(17/46),占所有小于1岁病例的41.46%(17/41)。
   
  2.6.2 在有免疫史的病例中,小于7岁儿童53例,占24.65%(53/215),占所有小于7岁病例的44.17%(53/120);7~14岁学生有免疫史者116例,占53.95%(116/215),加强免疫的99例,占7~14岁学生病例的46.05%(99/215)。

  2.6.3 随着年龄增大,免疫史不详的病例数增多,15岁以上病例中,免疫史不详的391例(391/479)占81.63%。

  3 讨论
   
  3.1 镇江市1990~2003年麻诊流行强度连续下降,发病率波动在0.19~6.09/10万之间。尤其是1994年以来,一直控制在3/10万以下,维持较低水平。由于开展计划免疫接种,麻疹流行规律已发生变化,2~3年出现一次流行的周期性消失,发病高峰时间在3~5月份,病例占72.26%,最高峰为4月,发病强度农村高于城市,呈现疫苗时代疹疗流行特点 [2]  。
   
  3.2 发病年龄高移,但仍以小年龄组为主。根据镇江市2001~2003年的麻疹病例分析,已出现“双相移位”现象 [3]  ,婴幼儿和成人发病增多,小于12月龄和大于20岁病例占总病例数的13.2%和59.43%。

  3.3 镇江市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
   
  3.3.1 免疫失败 研究结果表明,在初次接种MV后,有5%~15%的接种者不产生接种反应 [4]  ,这可能与冷链运转不正常,接种不规范等造成免疫失败有关 [2]  ,822例麻疹病例中,小于7岁者43.33%(52/120)有免疫史,应属此种现象。

  3.3.2 漏卡漏种造成“免疫空白”,镇江市1990~2003年期间8月龄~6岁麻疹病例中有(23/97)23.71%未免疫,接种史不详21.65%(21/97)。
   
  3.3.3 低月龄儿童发病数增加,小于8月龄儿童病例占小于1岁病例的56.10%(23/41)。

  3.4 为加速控制及进一步消除麻疹,结合本市麻疹发病特点,提出以下建议。
   
  3.4.1 完善计划免疫管理网络,目前我市现行的计划免疫管理网络,在控制麻疹策略,预防接种和疫情监测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对流动人口的掌握和预约通知方面存在很大困难,从而导致漏种较多。应由政府干预支持,协调公安、教育、卫生等部门的关系,及时掌握流动儿童数量,杜绝漏种,全面提高疫苗覆盖率,免疫及时率和接种质量。
   
  3.4.2 加强麻疹的监测,包括疫情监测,血清学监测和接种率监测。
   
  3.4.3 调整麻疹免疫策略,根据实际情况,对高危人群适时进行强化免疫,目前江苏省MV免疫程序8月初免,4岁加免能否适应新出现的情况,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3.4.4 加强当前人群对疫苗免疫效果及维持水平等基础研究,对目前出现的“免疫失败”成因在疫苗株的选育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当前儿童计划免疫提供安全高效的疫苗。

  参考文献
    
  1 关埏,王绍良,凌罗亚.控制麻疹的策略.中国计划免疫,1998,4(1):56.
   
  2 迮文远.计划免疫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290-310.
   
  3 刁连东.麻疹的加速控制与监测.江苏省疫苗免疫策略研讨会.资料汇编(无锡),2001,44-45.
   
  4 张兴录.麻疹人群免疫保护与消除麻疹策略分析.中国计划免疫,1998,4(2):120.
    
  (收稿日期:2004-07-16)

  作者单位:212003江苏省镇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罗 彬)

作者: 华荣珍 2005-8-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