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24期临床护理

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情绪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诊断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通过症状评定量表(SCL-90)测定,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从而了解病人存在的心理状态。针对存在的心理状况,采取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存在不同的心......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情绪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通过症状评定量表(SCL-90)测定,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从而了解病人存在的心理状态。针对存在的心理状况,采取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结果  通过对存在不同的心理状况的病人采取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悲观、抑郁心理,使病人鼓起生活的勇气,处于康复的最佳状态。 结论  说明不良的心理特点影响患者的休息、睡眠及食欲,降低机体自身免疫系统而加重病情,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增加肝硬化和重症肝炎的发生率。所以针对这种慢性乙型肝炎的不同心理特点,予以相应的护理,对于缩短患者的病程,阻断或减慢肝纤维化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心理状况 心理护理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我国的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有1亿2千万,乙型肝炎病人有2千万,每年花费的门诊治疗费约为一千个亿。乙型肝炎,已经给国家、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问题,同时也带来了心理、就业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在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情绪,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不良的心理特点常影响患者的休息、睡眠及食欲,降低机体自身免疫系统而加重病情,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增加肝硬化和重症肝炎的发生率。所以针对这种慢性乙型肝炎的不同心理特点,予以相应的护理,对于缩短患者的病程,阻断或减慢肝纤维化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现将我科2002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具体情况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497例,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 [1] 。其中男395例,女102例,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6岁,平均38岁。文化程度高中及高中以下395例,大专以上102例。

     1.2 方法 对刚入院的病人填写症状评定量表(SCL-90)。对于文化程度相对低的不能完成量表评定的通过谈话方式予以讲解,然后填写,时间20min左右。症状评定量表(SCL-90)共90个条目10大类,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程及其他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要求评定者根据近1周内的实际情况作出独立评定,然后判断病人存在的心理状况如焦虑、恐惧、抑郁、悲观、无所谓等。
    
  2 结果
    
  通过对497例病人的调查,其中有焦虑、恐惧心理的为75%,悲观情绪的占42.3%,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的占20.4%,乐观、对疾病不重视的占15%。

  3 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3.1 焦虑、恐惧心理 当部分患者得知自已确认为乙型肝炎后,认为传染性大,疾病容易反复,不能根治,怕影响自己的前途,领导同事对他有看法;也害怕传染给家人、孩子、爱人,怕家人不接纳他;同时以担心反复发作后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对死亡充满恐惧。针对这种病人,我们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病人倾诉,主动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取得病人的信任,积极向患者进行卫生宣教,为患者提供乙型肝炎的有关知识,说明情绪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长期的焦虑、恐惧可以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出现食欲下降、失眠、易疲倦、导致病情加重等,对疾病恢复不利,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病人在治疗之余安排些文娱消遣活动,如看书报、听收音机,与人聊天、下棋和打扑克牌等,并向患者说明病房消毒隔离的方法。让家属同事探视,让他觉得他并没有失去家人、同事,大家都很关心他。也可指导病人做心理放松治疗。严重焦虑病人可给予药物,如安定剂等。通过这些途径,让病人放下心理包袱,以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3.2 烦躁不安 由于疾病迁延不愈,且易反复,还有环境的改变,离开了原先熟悉的生活环境,并且隔离治疗,导致人际交往缺如,还有的担心经济负担,觉得自己不能去挣钱,反而花费大量的医药费,所以情绪很不稳定,稍不如意就破口大骂,怨声载道等,易与医护人员及其他患者、家属发生冲突,所以我们应该用真诚的微笑,耐心的态度去劝慰患者,并强调情绪稳定对疾病恢复的好处,同时让患者家属配合,避免不利因素刺激患者,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3.3 悲观失望、抑郁 因病情反复发作,病程长,经济负担重等,对疾病的治疗比较消极,他们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抑郁苦闷、情绪低落,对生活和治疗失去足够的信心,整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我们应该用亲切、诚恳的语言,热情、周到及耐心的服务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说明疾病的治疗确实需要一个过程,随着当今医疗科技的高速发展,新的治疗方法马上就会出现,既然已经得了乙型肝炎,用乐观开朗的心态去看待疾病,不是比悲观失望更好吗?同时介绍同病区恢复较好的患者的病情,安排心情开朗、心理负担轻的患者与其同病房居住。争取病人亲属和单位领导多给病人关心鼓励,帮助解决治疗过程中的困难,使病人得到鼓舞。通过这些方法,绝大部分患者的心情都明显好转,对战胜疾病有了信心。
   
  3.4 满不在乎,对治疗不重视 这种病人往往是症状比较轻或无症状,对生活工作影响不大,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针对这种病人,我们应反复向其宣教乙型肝炎的有关知识,说明治疗的重要性、必要性,使他们对乙型肝炎的危险因素、并发症和转归等有所了解,对自身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和 重视,以免不注意休息、饮食等而使病情加重,造成严重后果。
    
  4 讨论
    
  心理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以心理学的理论作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通过人际交往,应用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去影响、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 [2] 。长期以来,在生物医学模式影响下,我国护理工作以生物学的护理模式作指导,实行的是医院化管理和功能制护理。护理工作局限在医院,并按体征观测、生活料理、医疗操作等功能操作分工进行,虽然省时省力,但是它忽略了人是心身统一的整体,忽视了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作用,因而,医疗护理质理不高,病人不够满意。随着新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护理在健康的保持、疾病的颈防、治疗、康复的各个方面都发挥重大的作用。这样,护士不仅要做好机体护理,还要作好心理护理,使病人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方面都处在最佳状态。这是一场护理制度的变革。心理护理是护理的重要手段,是整体护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依据心身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机理,通过心理护理,满足病人心理上的需求,消除其紧张消极情绪,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使病人在生理、心理方面都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以利于发挥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体康复和健康的保持。护理是一门精细的艺术。心理护理是精细艺术中最精细的。它必须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语言技巧和交往方式。例如:与小孩子交谈,语言应风趣诙谐;与老人交谈应言简意明,声音大些,必要时多重复两遍,让他们听懂意思;与年青性情急躁者交谈,应开门见山,直来直去。另外,护士还应学习掌握非语词性交往技巧和常用的一般心理治疗技术等。对于心理症状突出的病人,应有针对性的进行特殊心理护理,即采用一些心理治疗方法,如心理支持疗法、暗示疗法、松弛疗法或认知疗法等。
   
  总之,对每一位乙型肝炎病人,我们都应首先摸清他的想法,然后针对病人所担心的问题,向其讲解乙肝的症状、体征、治疗、护理以及住院隔离制度,讲解乙肝的传播途径。以提高人们对乙肝的认识,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主动安排和照顾好病人的饮食起居,应用良好的语言修养、简单易懂的语句,构造美好的交谈气氛。经常介绍一些战胜疾病的实例,尤其是本病区的病人更有说服力,从各方面启发引导,让病人感到周围人都在关心他,并且在做好隔离的情况下,允许家属探视,以争取他人无法替代的关怀、爱护和支持,使患者得到心理安慰。这样既可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悲观、抑郁心理,又可发挥家属及亲友在维持病人最佳心境中的作用,使病人鼓起生活的勇气,处于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事实证明,针对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的不同心理状况,给予耐心、连续、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迅速改善症状,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尽早恢复学习与工作,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 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41):241.

     2 吴均林.医学心理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22-226.      

  作者单位: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一病区

  (收稿日期:2004-08-01) (编辑罗 彬)

作者: 王燕儿 杜素萍 2005-8-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