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期临床医学

综合疗法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60例体会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腹部手术后,粘连是引起小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是腹部外科经常遇到的一种难以解决的并发症。随着对粘连形成机制的深入认识,预防粘连形成的措施也逐步更新。实验证明,仅依靠娴熟的外科操作技术不能减少术后粘连的形成。从1996年2月~2004年2月我们采用预防为主,术后早期注射新斯的明,腹腔内交替药物灌洗,效果满意。...

点击显示 收起

  腹部手术后,粘连是引起小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是腹部外科经常遇到的一种难以解决的并发症。随着对粘连形成机制的深入认识,预防粘连形成的措施也逐步更新。实验证明,仅依靠娴熟的外科操作技术不能减少术后粘连的形成。从1996年2月~2004年2月我们采用预防为主,术后早期注射新斯的明,腹腔内交替药物灌洗,效果满意。现就60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38例,女22例,年龄8~67岁,平均38.1岁。随访时间最长4年,最短6个月。弥漫性腹膜炎手术者32例,其中发生粘连性肠梗阻4例。肠梗阻手术者28例,其中再梗阻3例。本组发生梗阻者7例。

  2 治疗方法
    
  2.1 手术结束时先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然后于腹腔内放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液200~400ml,常规于下腹盆腔内置多孔橡胶引流冲洗管1根(在橡胶管壁上戳孔置入输液器前方的细塑料管)。

    2.2 术后第1天开始肌肉注射新斯的明针每日2次,每次0.5~1mg,连用2天。1~3天内从腹腔引流管交替滴注药物,早晚各1次。每次用药前先开放引流管,排出原冲洗液。每次注药后嘱患者定时变换体位,每次视病情及患者自身情况缓慢滴注500~800ml。第1天上午用生理盐水,第2天上午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第3天上午用生理盐水。每天晚用含有50万U链激酶液冲洗。

  3 结果
    
  3.1 60例病人平均排气时间2~7天。50例病人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其中2例于术后肛门排气,进食后再次出现梗阻,按炎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获缓解。1例于术后第6天出现小肠套叠再次手术后病愈。术中见腹腔内肠管仅有少量膜性粘连。1例于术后因肠瘘、多脏器衰竭死亡。出现切口脂肪液化4例,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1例。
   
  3.2 本组资料表明,术后早期肌注新斯的明,多种药物腹腔灌洗,对预防粘连性肠梗阻有一定效果。本组发生再梗阻者7例,除1例出现肠套叠再次手术,1例因肠瘘死亡,余5例经保守治疗病愈。

  4 讨论
    
  4.1 腹部手术后因肠管一时麻痹而处于静止状态,以后肠蠕动逐渐恢复,但待节律恢复正常一般需要2~4天,此期间腹内如有多量纤维素产生,静止的肠管易被粘连,以后即为梗阻的一个病因。我们采用早期注射新斯的明针促使肠管迅速恢复蠕动,不使肠管被纤维素粘连成角,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粘连的早期形成。

     4.2 手术结束前及术后腹腔内灌入低分子右旋糖酐可引起大量液体向腹腔渗出,减少腹膜缺损面或粗糙面与其它脏器接触,减少了粘着机会。另一方面由于腹腔灌洗使腹腔内积聚一定量的液体,脏器处于飘浮状态,也减少了相互之间的接触,从而防止粘连形成。用生理盐水灌洗可以清除腹腔内的细菌,异物和小的凝血块,也有利于防止纤维蛋白的沉积。间断应用链激酶可以溶解已沉积出的纤维蛋白。

     4.3 采用综合疗法并不能忽视粘连的形成大部分是继发于手术后 [1,2] ,所以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感染,防止炎性渗出,彻底止血,对感染严重的置多管引流,清除一切缺血组织、避免大块结扎。防止所有异物包括滑石粉、缝线的结头存留在腹腔内;浆膜面暴露时用湿纱布保护。关腹前将大网膜顺铺在切口下面等,对防止粘连也有重要作用。

  4.4 术后腹腔灌洗能否加重腹膜炎或继发腹内感染,因我们采用定时冲洗,密闭式引流,并于冲洗液中加用一些对腹腔刺激性小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全组术后恢复顺利,未出现严重的感染。

     4.5 腹腔灌洗因液体量较大,对术后严重腹胀的病人不宜采用。对新斯的明有禁忌的或有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人也禁用本法。在滴用链激酶的同时,应监测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
     
  参考文献
    
  1 黎介寿.改善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的质量.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0.

     2 朱维铭.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处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8):461.      

  作者单位:452470河南省登封市人民医院

 (编辑一 坤)

作者: 钟进营 李宁博 2005-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