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4期临床护理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其护理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艾滋病的传播。方法自2003年5月~2004年5月针对32名艾滋病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了不同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我们在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方面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理念。结论经过采取一系列的心理护理、预防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方法  自2003年5月~2004年5月针对32名艾滋病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了不同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

    结果  通过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我们在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方面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理念。

    结论  经过采取一系列的心理护理、预防性护理措施,对指导临床诊治、艾滋病防治和病人康复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艾滋病 心理分析 心理护理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5)04-0371-03

    【Abstract】 Objective Understand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the HIV-positive person,probe into the effective nursing meausre,reduce the spread of AIDS.Methods To32individual difference of HIV-positive person,carry on different psychoanalysis attend to with the psychology from May2003to May2004.Results Attend to through the psychology to the HIV-positive person,make us probe in preventing from and treat AIDS that publish a brand-new idea.Conclusions Through take a series of psychology attend to,preventative nursing measure,to guide clinical to treat,AIDS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recover and have important value and meaning with patient.

    【Key words】 AIDS psychoanalysis psychologic nursing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主要表现为全身衰竭和免疫功能低下所致的一系列机会性感染。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三种接触方式传播,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新的致死性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艾滋病以极快的速度在全世界蔓延,以青壮年为主。AIDS的蔓延已不仅是医学问题,而且还产生巨大的心理社会影响。因此,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分析和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艾滋病的心理分析及其护理叙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20~29岁19例,30~39岁13例,平均34.3岁。其中血液传播24例,性传播7例,针刺1例。

     2 心理分析

     2.1 心理诱因 艾滋病患者因各种症状的折磨,尤其是病重或治疗不顺利,心理容易产生压力,病情越重,心理压力也会越大。精神创伤是诱发或加重本病的因素,反过来本病又会引起精神障碍。

    2.2 心理反应 据专家介绍,HIV感染者从感染初期算起,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病程长,病情变化大。特别是青年人,青春期是人生中心理活动最不稳定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很敏感,思想负担重,他们可因担心学习、工作、恋爱、婚姻、经济等而忧心忡忡。患者可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2.2.1 多虑恐惧 当第一次被确诊或被怀疑为艾滋病时,由于其心理应激引起的矛盾冲突,容易导致焦虑、恐惧、绝望、羞愧、罪恶、束手无策等不愉快情绪。同时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可以出现烦躁不安,失眠,也可有现实感丧失或人格解体。躯体症状可能有心动过速、出汗、惊慌或过度换气等。这种心态不仅增加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而且影响治疗效果。

    2.2.2 自尊疑虑 此病多为青壮年,正处于花样年华,自尊心强,常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自尊心受到挫折,自我价值感丧失,会变得心情沮丧,因此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听到别人低声私语,总认为是在议论自己的疾病,常根据医生或护士的细微表现来猜测自己的病情,有疑虑心理的病人既不相信别人,又会向别人询问许多问题,觉得必须警惕才不会受伤害。

    2.2.3 主观冲动 艾滋病患者的主观感觉异常,对周围环境特别敏感,极易激动,爱生气,有时会反复唠叨“我为什么会得艾滋病”,听到和自己观点一致的言语,会认为对方同情自己而落泪,听到相反的意见会认为对方不重视自己而大发雷霆,变得固执敏感。

    2.2.4 害怕孤独 患者对艾滋病这一病症了解较少,当知道自己患病后会有各种各样的害怕心理,害怕死亡,害怕孤独或与亲人分离,怕给别人增加负担,害怕各种治疗对自己不利,担心别人会远离自己,怕受到冷落、鄙视,敏感多疑,有孤独感,亟盼亲人陪伴,总担心自己病会加重,无法治好。

    2.2.5 悲观抑郁 艾滋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很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产生悲观情绪,出现言寡行独,厌恶交往,抑郁苦闷,常常被失望、无援、孤立及凄凉的感情所包围,对事业及人生失去信心,对生活缺乏乐趣。

    2.2.6 自卑依赖 容易产生自卑和依赖心理,患病后受到亲人和朋友的照顾,成为人们关心帮助的中心,患者有意无意地变得软弱无力,对事物无主见,对自己日常行为和生活管理的自信心不足,被动性增加,事事都要依赖别人,行为变得幼稚。

    2.3 心理需求 美国阿布达拉护理博士认为“人在患病之后,高层次受挫折,低层次需要相对突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将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需求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点。

    2.3.1 需要被重视,关心和爱护 病人的依赖性增强,情感变得脆弱,盼望得到重视、关心和爱护。

    2.3.2 需要较高水平的治疗和护理技术 患者希望医护人员告知其病情、治疗过程及预后;希望得到优质的护理。

    2.3.3 需要生活丰富 由于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并住在隔离的病室里,使他们更加感到呆板、无聊、厌烦,情绪不稳定,甚至度日如年,因此需要丰富的生活。

    3 心理护理

     根据心理分析中艾滋病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反应和心理需求,结合心理护理原则。应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单独的心理护理,同时制定如下护理对策。

    3.1 交往原则 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的沟通技巧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在为他们解决躯体痛苦的同时也使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治疗。进行适当的目光接触、真诚的眼神流露、温柔的话语、细心的肢体动作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运用良好的语言修养,构成美好的舆论氛围。其中,交谈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

    3.1.1 解释性交谈 让艾滋病患者充分了解艾滋病发生、发展及防治的有关知识及变化规律,提供有关HIV/AIDS的健康教育资料,反复宣传艾滋病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药物等治疗措施而得到控制的,能够长期存活,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使病情减轻,有利于艾滋病的治疗与恢复。

    3.1.2 鼓励性交谈 鼓励患者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疾病,主动配合治疗,保持心理上的平静,情绪上的稳定,使患者主动调整自己的兴趣,使生活丰富多彩,对人生充满信心和力量,接受现实、重新生活,接受他人的帮助、接受医护人员的身心护理。

    3.1.3 沟通性交谈 根据艾滋病患者的不同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从事职业以及人格、性格的不同特点,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精神上给予同情,循循善诱,耐心疏导,与病人通过交谈进行感情沟通,建立友谊,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体察病人的心理需要,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了解病人形体上的痛苦,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3.1.4 劝导性交谈 艾滋病患者以青壮年为多,他们多愁 善感,在心理上更需要加强护理,需进行劝说开导,减轻心理负担。对于育龄期男女,医护人员应强调改变生活行为方式,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切断HIV传播主渠道是患者的责任。激励患者排除心理障碍。

    3.2 启迪原则 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获得有关HIV/AIDS检测、社会、伦理和医学心理学的知识,给病人以启迪。从而消除病人对疾病的错误观念及错误认识,使病人对待疾病、对待治疗的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帮助他们正视现实,减轻悲观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整体化原则 护理时,要从病人的身心整体来考虑,既对病人进行躯体护理,减轻新的情绪反应,又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以减弱情绪对躯体的作用。护士应用轻巧娴熟稳重的操作技术给患者进行护理,以减轻患者痛苦,树立坚持长期治疗,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对患者进行诚挚安抚,巩固其疗效。

    3.4 个性化原则 心理护理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策略。护士在与患者交往中要不断地观察、交谈、启发病人自述,必要时还可以利用心理测验的手段,以便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针对不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最终使心理护理达到个性化。

    3.5 现代护理上提出的转移法、音乐疗法、色彩疗法均适用于艾滋病患者的各种心理特点的护理

    3.5.1 转移法是通过转移艾滋病患者的思维注意力,消除其不良心理,改变病人的情绪及心态。(1)应试转移法:在艾滋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意识地让患者学习艾滋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方法、护理方法及饮食疗养等卫生知识,并有计划地向患者提出一些问题,使患者移情于对艾滋病知识的学习之中,达到舒解情志、缓解心理矛盾的作用,同时改善了心理及掌握了专科知识,便于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疗效,促进康复。(2)喜疗转移法:让艾滋病患者多听相声、看小品、听笑话、看喜剧、读幽默小说等,使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和兴趣,鼓舞治愈疾病的勇气。

    3.5.2 音乐疗法 “看花解闷,听曲消愁”。而音乐起源于自然,作用在于感化、调节人的性情,让人们获得美的享受,不同的乐曲因节奏、旋律、和声、音响的不同,分别起到镇静、兴奋、镇痛等治疗作用。

    3.5.3 色彩疗法 在护理上,色彩疗法就是利用不同色彩,通过人的视觉感官,对人体起一定的调整作用,应用色彩疗法可以促进其身心恢复健康。调整病人周围的色泽,对心理治疗有一定作用。

    3.6 自我护理原则 护理人员应对艾滋病患者做好自我护理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自我护理,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护理包括:心理应对的自我调节和日常生活的自我护理(休息、饮食、药物治疗、自我防护等)。

    3.7 重视病人亲属和亲友对病人的心理作用的原则 护理人员应有的放矢地帮助病人适应医院环境,消除家庭成员与病人之间的隔阂和矛盾,而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3.7.1 尊重原则 对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都有意义。尊重原则有两方面的涵义:(1)将他们作为一个人,人的同类来尊重他们,一视同仁对待他们,而不是歧视,这是一个人道主义的考虑。(2)尊重他们是将他们作为一个公民应具备的法律权利和道德权利来考虑,前者是指一个公民理应享有生命健康权、人身不可侵犯权、隐私权,后者是指伦理学上可以得到辩护的权利,病人应具有基本医疗权、自主权、自我决定权、知情同意权、隐私权、保密权。

     4 小结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日益发挥广泛作用,因而正确的心理分析就成为了心理护理成败的关键。为了使艾滋病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应充分地认识患者的心理反应和心理需求,提供适合艾滋病患者的最佳心理护理,因而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单位:1300170天津市天津医院    2中铁十八局中心医院

作者: 刘文英周丽华 2005-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