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8期临床医学

肋软骨炎71例的治疗方法探讨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肋软骨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随访1998~2002年收集的71例肋软骨炎患者,局部阻滞疗法(G组)和云南白药组(Y组)、板蓝根组(B组)比较,云南白药组与板蓝根组比较。结论增强免疫功能对肋软骨炎的治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板蓝根注射液治疗肋软骨炎疗效显著。【关键词】肋软骨炎局部阻滞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肋软骨炎的治疗方法。 方法  随访1998~2002年收集的71例肋软骨炎患者,局部阻滞疗法(G组)和云南白药组(Y组)、板蓝根组(B组)比较,云南白药组与板蓝根组比较。 结果  B组共24例,疼痛消失者20例;Y组21例,疼痛消失者16例;G组共26例,疼痛消失者17例,其余均为减轻。B组疗效较G组和Y组的好,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  增强免疫功能对肋软骨炎的治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板蓝根注射液治疗肋软骨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  肋软骨炎 局部阻滞治疗
   
    肋软骨炎的病因至目前为止还不清楚,但有人认为与病毒感染或胸肋关节损伤有关。由于软骨本身无血管组织,一旦感染或损伤,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很易转变成慢性肋软骨炎,病程长且易反复。目前对疼痛明显者多采用局部阻滞治疗,但治愈率偏低。本院在局部阻滞的基础上稍作改进,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1998年1月~2000年12月本院共收治71例肋软骨炎患者,其中男43例,女28例。年龄21~51岁,病程2天~3年。局部隆起者42例,无隆起者29例。有外伤者17例,有上呼吸道感染者4例,其余的皆原因不明,随机分为3组。

    1.2 治疗方法 (1)G组 1 :强的松龙50mg加2%利多卡因4ml。每周2次,4次为1个疗程。局部用碘酒及酒精常规消毒后,以封闭点为中心直刺进针,深达肋软骨表面缓慢推药。(2)B组 2 :板蓝根注射液2ml,加2%利多卡因4ml,局部用碘酒及酒精常规消毒后,以封闭点为中心直刺进针,深达肋软骨表面缓慢推药。每周2次,4次为1个疗程。(3)Y组 3 :云南白药0.7g,用75%的酒精调成糊状外敷患处,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3天换药1次,共4次。同时用2%利多卡因4ml局部阻滞。每周2次,4次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疼痛和(或)局部隆起消失,且2年内未复发为有效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见表1。

    表1 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略)注:G组与B组比较:χ 2 =10.6508,P<0.01;G组与Y组比较:χ 2 =8.557,P<0.01;B组与Y组比较:χ 2 =15.1594,P<0.001

    3 讨论

    肋软骨炎又称Tietze综合征,病因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与病毒或胸肋关节损伤有关 [1~3] 。受累肋软骨部位肿大、隆起、疼痛,检查时局部有压痛,但皮肤表面无炎性反应。咳嗽、上肢运动等牵拉胸大肌时可引起疼痛,经3~4周后,疼痛自行消失,但可随时复发,而肋软骨肿大可持续数月至数年。由于软骨组织本身是无血管组织,故口服抗炎药疗效不很理想,而轻症患者或病变广泛者又不宜手术,故目前对疼痛明显者多采用局部阻滞治疗。糖皮质激素类药虽有抗炎作用,但又有免疫抑制作用;肋软骨炎不能排除病毒感染的可能,而目前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故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存在一定的风险。板蓝根主要有抗菌、抗病毒、抗内毒素、抗炎、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板蓝根抗菌谱很广。体外试验,板蓝根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胸膜炎双球菌、卡他球菌、流感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白喉杆菌等常见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抑菌有效成分为色胺酮和一些化学结构未明吲哚类衍生物。此外,板蓝根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流感病毒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抗病毒机制可能与干扰病毒DNA合成有关。本研究板蓝根注射液2ml,加2%利多卡因4ml局部阻滞治疗效果明显好于G组和Y组。云南白药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皮质激素的分泌,抑制炎症过程的介质释放,具有免疫增强和抗炎作用。本研究云南白药0.7g用75%的酒精调成糊状外敷患处,用伤湿痛膏固定,同时加用2%利多卡因4ml局部阻滞,其疗效较G组好,但比B组差。上述结果提示增强免疫功能对肋软骨炎的治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板蓝根因有抗菌、抗病毒、抗内毒素、抗炎、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其疗效明显好于G组和Y组。云南白药为透皮给药,其疗效不如板蓝根,是否与吸收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板蓝根注射液治疗肋软骨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俊,李树人,宋文阁.疼痛诊断治疗学,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407-408.

    2 李仲廉,郑宝森.神经阻滞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3.

    3 赵俊,张立生.疼痛治疗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149.

    (编辑一 坤)

    作者单位:337004江西省萍乡卫生学校 

作者: 许奇伟 李运华 刘玫芳 2005-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