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9期临床医学

手术治疗婴幼儿孤立肿块型腮腺海绵状血管瘤36例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孤立肿块型腮腺血管瘤的治疗时机及手术治疗要点。方法收集1996~2003年手术治疗的婴幼儿孤立肿块型腮腺血管瘤36例,年龄2个月~2岁,均施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及血管瘤切除术,随访6个月~5年。结论婴幼儿孤立肿块型腮腺血管瘤早期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面神经与血管瘤瘤体无粘连,术中......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婴幼儿孤立肿块型腮腺血管瘤的治疗时机及手术治疗要点。 方法  收集1996~2003年手术治疗的婴幼儿孤立肿块型腮腺血管瘤36例,年龄2个月~2岁,均施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及血管瘤切除术,随访6个月~5年。 结果  创口全部一期愈合,无感染,无涎瘘,无永久性面瘫等并发症,面部外形无明显凹陷畸形。 结论  婴幼儿孤立肿块型腮腺血管瘤早期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面神经与血管瘤瘤体无粘连,术中有效控制出血及解剖保留面神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腮腺 孤立肿块型 手术治疗 婴幼儿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key points and opportunity of surgical for isolated hemangioma of the parotid gland in infant.Methods From1996to2003,36patients with isolated hemangioma of the parotid gland,aged from2months to2years were treated by parotidectomy and resection of hemangioma(preserve of facial nerve),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6months to5years.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cured without infection,salivary fistula and permanent facial paralysi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hollow malformation after1year.Conclusion Early surgery could got satisfactory results in isolated hemangioma of the parotid gland in infant.There are no adhesion between fa-cial nerve and hemangioma.The key of success is to preserve facial nerve and control bleeding.

   【Key words】 cavernous hemangioma parotid isolated lesion surgery infant

   婴幼儿腮腺海绵状血管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腮腺肿瘤,约占小儿腮腺肿瘤的59.2% [1] 。因其生长迅速,常导致患儿颜面破坏,多数学者认为婴幼儿腮腺血管瘤保守治疗欠佳 [2] ,手术治疗有些病例很难彻底切除,如操作不慎可引起面神经损伤。故对其治疗仍在探讨中。我科在1996年4月~2003年8月选择其孤立肿块型腮腺血管瘤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婴幼儿腮腺血管瘤36例,其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2个月~2岁,平均8个月,其中<1岁组28例,≥1岁组8例。左侧21例,右侧15例;35例为单侧病例,1例为双侧。其共同特点:均有其快速生长史,皮下见囊状圆形迅速增长的肿块,并隐约可透青紫色,包块位于腮腺区,质地软而较韧,边界较清,有较完整包膜,可活动,细胞学穿抽有回血,量较少,涂片有较多血管内皮成分。临床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

   1.2 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采用保留面神经的血管瘤和腮腺切除术。手术采用耳前S形切口,翻瓣后瘤体有较薄的包膜,边界较清,呈紫红色,部分有圆形小结节突起,质地略韧,有时脆。瘤体较大者一般无正常腮腺组织,瘤体较小者可有少量正常腮腺组织残留,瘤体多为实质性,一般无充盈,瘤体与面神经一般无粘连,手术易于分离,对面神经功能影响不大。术后病理切片均为毛细血管瘤,表现为瘤体组织由大量毛细血管或小静脉组成,管腔小而壁薄。

   1.3 治疗结果 全部切口一期愈合,无1例发生涎瘘,有2例出现暂时性面瘫,主要表现为口角歪斜,哭笑时表现明显。暂时性面瘫多一般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随访6个月~5年未见肿瘤复发,面部外形无明显凹陷畸形。

   2 讨论
 
   2.1 传统上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蔓状血管瘤。1982年Mulliken将其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血管瘤生长快,部分病例能自行消退,但可遗留纤维畸形。而血管畸形则不会自行消退,随年龄而增长,血管瘤的自行消退现象已有很多报告,但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手段判断某一血管瘤是否可以自行消退及消退程度,因而等待自行消退有可能使部分患儿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临床上我们发现腮腺血管瘤从临床形态可分为孤立肿块型和弥漫型两类,对孤立肿块型腮腺血管瘤我们首选手术切除治疗,而对弥漫型腮腺血管瘤由于手术很难切除彻底,选用供瘤动脉插管灌注硬化剂治疗更为适宜。

   2.2 目前婴幼儿手术的年龄已无明显限制 [3] ,手术时间选择在出生后3个月,婴儿生理脱水期过后,体重进入增长阶段时进行手术是安全的,在临床上由于瘤体常常侵犯腮腺腺体,甚至有些腺体完全被瘤体取代,对瘤体位于腮腺浅叶者宜行瘤体及腮腺浅叶完全切除并注意保护好腮腺导管,以防造成腮瘘;对于瘤体深浅叶均有者,宜采用包括瘤体在内的腮腺全切除。

   2.3 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手术治疗的主要难点是,不可控制的出血和可能引起的面瘫。由于婴幼儿对出血的耐受性较差,术中应有效控制出血。为减少术中出血:(1)在翻瓣时可常规使用电刀;(2)以2.5g/L普鲁卡因(含肾上腺素)溶液局部分层浸润麻醉,减少出血,使术野清晰;(3)先解剖面神经总干或瘤体外面神经分支,再沿神经打开腮腺被膜及其浅叶瘤体,采用隧道式解剖法将腮腺浅叶完整切除;(4)血管瘤包膜很薄,容易破裂出血,其包膜破裂出血时,应立即用含副肾素盐水纱布压迫止血,切勿盲目钳夹止血,防止裂口增大,然后逐渐翻开止血纱布,看准破裂口再钳夹止血,切忌盲目在瘤体内操作,既增加出血又易损伤面神经。本组病例出血最少30ml,最多80ml,一般为50ml左右,无1例大出血发生。

   2.4 婴幼儿面神经分支细小,同时因瘤体压迫使之移位和术中出血的干扰,往往对其解剖造成影响,但其一般可以辨认,且弹性较大,与周围组织疏松可以分离。我们的感受是瘤体较小时采用逆行法和顺行法解剖均较容易,但当瘤体体积较大时,因而神经总干相对较粗,位置较确立,易于辨认,采用顺行法解剖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损伤神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但对其瘤体将面神经根部包括明显者可先于腮腺前缘解剖出面神经颊支,再逆行隧道式解剖切除瘤体及腮腺组织。

   参考文献

   1 Bentz BG,Hughes CA,Ludemann JP,et al.Masses of the salivary region in children.Arch Otolarygol Head Neck Surg,2000,126:1435.

   2 Blei F,Isakoff M,Deb G,et al.The response of parotid hemangioma to the use of systemic interferon alfa-2a or corticosteroids.Arch Otolary-gol Head Neck Surg,1997,123:841.

   3 丘蔚六.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6. 

   作者单位:276001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

作者: 李克雷 秦中平 刘学健等 2005-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