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9期临床医学

缬沙坦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临床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和苯那普利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影响。方法对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单独或联合应用观察血压及蛋白尿的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在降低血压和减少蛋白尿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缬沙坦和苯那普利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影响。 方法  对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单独或联合应用观察血压及蛋白尿的情况。 结果  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在降低血压和减少蛋白尿方面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关键词】  缬沙坦 苯那普利 糖尿病肾病 蛋白尿

    糖尿病(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致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障碍,而以慢性血糖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糖尿病肾病致肾功能衰竭是DM患者主要死因之一,预防糖尿病肾病和延缓肾功能衰竭是减少糖尿病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如何有效地防止DN已是糖尿病和肾脏病学者们共同的主要课题。缬沙坦或苯那普利单独使用降低肾性蛋白尿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两者联合治疗降低合并高血压的DN尿蛋白的报道较少,我们对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合并高血压DN86例做了疗效观察,现将其对蛋白尿的作用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86例患者均符合DM和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肾功能正常,DN的诊断为尿蛋白排泄(UAE)>300mg/24h,相当于尿蛋白总量>0.5g/24h,随机分成3组,缬沙坦组(A组),28例(男13,女15),平均年龄(46.2±12.6)岁,平均病程(5.6±4.2)年;苯那普利(B组),30例(男13,女17),平均年龄(42.7±11.8)岁,平均病程(5.2±4.6)年;两者联合治疗组(C组),28例(12男,女16),平均年龄(46.3±12.3)岁,平均病程(5.7±4.6)年;3组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时间均为8周,A组缬沙坦80~160mg/d,B组苯那普利,10~20mg/d,C组缬沙坦40~80mg/d+苯那普利5~10mg/d。3组血压目标为<130/80mmHg,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用放免法测定UAE,根据血压值调整缬沙坦及苯那普利的剂量,并查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 1 c)、肾功能(BUN/SCr)及血钾等。

   1.4 统计学处理 原始数据经检验呈正态分布。各组间比较采用多组均数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对上述指标的影响 3组的肾功能、FBG、HbA 1 c、K + 等治疗前后及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BP及UAE变化见表1、表2。由表1中看出,C组在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尿蛋白方面与A组和B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A组和B组间在上述三方面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缬沙坦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2.2 副作用 A组头晕3例、皮疹1例,B组咳嗽2例,C组咳嗽、头晕各1例。

   3 讨论

   DN早期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F)前的治疗尤为表1 方差分析表(略)注:A组-缬沙坦组;B组-苯那普利组;C组-缬沙坦+苯那普利重要。高血压虽不是DN的发病因素,但其可加速DN的进展和恶化,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临床建议中提出,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伴蛋白尿,可以应用ACEI和ARB延缓GFR和减少蛋白尿 [1] 。抑制Ang-Ⅱ产生并阻断其作用是治疗DN关键之一。联合治疗是否优于单一药物治疗,目前尚有争议。ACEI只阻滞ACE途径生成Ang-Ⅱ,抑制所有的AT 1 、AT 2 受体效应。加强K-K系统作用;而ARB通过阻断AT 1 受体完全阻滞Ang-Ⅱ的作用,并且不阻滞AT 2 受体,对缓激肽(BK)没有影响。亦不会出现ACEI常见的副作用 [2] ,因此ACEI与ARB联合治疗可能具有互补性,疗效可能更好。本实验是在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中进行的,结果表明,联合用药组优于单一用药,且不良反应少。DN患者早期应用ACEI和ARB,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对于减少尿蛋白,延缓DN的进展非常重要 [3] 。至于远期效果如何,还需大样本的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Gaede P,Vedel P,Larsen N,et al.Multifactorial interven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N Engl J Med,2003,348(5):383-393.

   2 凌倚.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及其拮抗剂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生理病理和临床分册,1997,17:68-71.

   3 陈楠.糖尿病肾病预防及治疗.医师进修杂志,2004,27(6):4-6. 

   作者单位:100029北京市安贞医院

作者: 石俊杰 张海波 2005-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