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9期临床护理

微创穿刺治疗脑出血护理体会

来源:INTERNET
摘要:随着临床和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诊治手段的不断改进,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由于创伤小,操作简便,费用低,目前已受到广泛采用。我院自2002年7月采用这种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98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手术方法:依脑CT定位穿刺点,多选在血肿距离头皮最近,避开大血管或重要功能区。...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临床和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诊治手段的不断改进,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由于创伤小,操作简便,费用低,目前已受到广泛采用。我院自2002年7月采用这种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98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98例病人中,男50例,女48例。年龄52~89岁,平均63岁。有高血压病史者72例,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者16例,冠心病史者45例。伴有意识障碍者54例,偏瘫92例,失语13例,脑疝者12例。CT示幕上出血30~50ml49例,50~80ml39例,>80ml10例。手术方法:依脑CT定位穿刺点,多选在血肿距离头皮最近,避开大血管或重要功能区。血肿穿刺成功后,对血肿慢慢吸除,一般约占总量的1/3~2/3,然后注入尿激酶,夹管3h,再放开。

   2 结果

   恢复良好82例,死亡9例,放弃治疗7例。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手术治疗的目的及重要性,消除恐惧心理,以取得手术中的密切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同时也要说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危险。适当应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

   3.2 术后护理 (1)严密注意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注意病人神志、瞳孔、血压、心电监护的变化。(2)注意保持脑内血肿腔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脱落。根据引流液的性状,或复查脑CT,观察血肿量的变化,来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3)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

   4 讨论

   手术操作时,将针置入血肿腔后,可以用一定压力抽吸,计算抽出的血液的量,一般不超过总量的一半。或者用生理盐水进行等量置换。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抽吸出血液的颜色,如果是鲜红色,则说明有新鲜出血,这时就应该停止碎吸操作,将一支立止血加适量的生理盐水注入血肿腔,夹闭,待4h后,可以重复进行碎吸操作,清除血肿。或者复查CT观察原出血部位血肿的量,若明显增加,或有中线结构移位,有脑疝者,及时行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手术操作完毕,回病房后,对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应密切观察。调控血压,病人血压多处于变动状态,应该降血压控制在150~140/90~70mmHg左右,既要保证脑供血,又要避免血压过高而出现再次出血。一般术后4h再进行碎吸操作,严格无菌操作下,可将尿激酶3万U加生理盐水3ml注入血肿腔内,夹闭4h,再放开引流管,记流出血液的量,估计剩余血肿的量,来决定操作的次数,尽快将剩余血肿清除,减轻对脑组织的压迫和损伤。及时复查脑CT,血肿清除时尽早拔除引流装置,避免引起颅内感染。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维持体液平衡,防治应激性溃疡,勤翻身,防治褥疮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对于偏瘫侧肢体进行早期按摩,针灸理疗,防止关节僵化,影响康复治疗。同时进行心理护理,鼓励病人战胜疾病,取得积极配合。

   作者单位:253500山东省陵县人民医院

作者: 王金霞 王艳红 王维维等 2005-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