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0期中医中药

脾胃病症用药琐谈

来源:INTERNET
摘要:脾胃病症是临床常见的病症,脾胃病症用药也有其特点,用之得当能提高临床疗效,本文就脾胃病症用药提出补脾胃以甜为主、泻以苦为先、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选药、从辨证与辨病关系上用药等看法。1以脾胃经药的性味特点入药入脾胃经的药物很多,作用各异。《内经》中“用苦泻之,甘补之”的意思是补脾胃者以甜为主,泻脾......

点击显示 收起

  脾胃病症是临床常见的病症,脾胃病症用药也有其特点,用之得当能提高临床疗效,本文就脾胃病症用药提出补脾胃以甜为主、泻以苦为先、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选药、从辨证与辨病关系上用药等看法。

  1 以脾胃经药的性味特点入药
    
  入脾胃经的药物很多,作用各异。《内经》中“用苦泻之,甘补之”的意思是补脾胃者以甜为主,泻脾胃者以苦为先,作为脾胃用药的指导原则。
   
  1.1 补脾胃以甜为主 甘味药,《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夫五味入胃,各曰所喜,故……甘先入脾。”《素问·脏气法时论》又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甘补之”。这些都说明甘味药有入脾经,补脾养胃之功效。在同样甘味药中,由于气的不同或为甘温或甘寒,作用亦异。甘温者具有补气助阳的作用,用于脾胃气虚及脾胃的虚症,如人参、黄芪、甘草、白术、山药等。甘寒者,具有养阴生津的作用,主要用于胃阴虚症,如石斛、麦冬、沙参、玉竹、扁豆、芦根等。此外,甘淡者,味淡性平,具有补养脾阴的作用,主要用于脾阴虚症,如芡实、粳米、莲肉、扁豆、黑芝麻、黄精等。也有酸甘者,具有酸甘化阴的作用,可以养阴益胃,主要用于中虚胃痛、糟杂、纳少、胃酸缺乏症,如白芍、乌梅配甘草、饴糖、大枣等。
    
  1.2 泻以苦为先 苦味药:有燥湿、泻火的作用。脾为阴土,喜燥恶湿,对湿困脾胃者宜用苦燥化湿之药,如苍术、厚朴、草果等。即《内经》谓“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之意。湿热蕴于脾胃者则宜清热燥湿之药,如:黄连、黄芩、大黄、茵陈等。若暑湿困于中焦者,又宜选用芳香化湿药,如藿香、佩兰、砂仁、蔻仁等。对一切湿困脾胃者,除用苦燥化湿之法外,还须配用淡渗利湿之品,盖湿性下趋,配渗利之品以因势利导等。
    
  2 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选药
      
  在生理上脾与胃一脏一腑,一升一降,一运一纳,二者共同合作,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与输布,以供养全身,共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胃气虚者治宜益气健脾药如:党参、茯苓、白术、甘草之品。脾胃阳虚者,则宜温中健脾药如:干姜、附子、党参、白术、茯苓等。在生理上脾与胃又有不同之处。如脾主运、胃主纳,脾主升胃主降,脾为湿土,胃为燥土,脾喜刚燥、胃喜柔润,故治疗上选药也不一样,治脾宜甘温、苦燥、升提,如人参、黄芩、白术、升麻、柴胡之类;治胃宜甘凉柔润通降,如:沙参、麦冬、石斛、大黄之属。脾胃用药还需注意在病理上的特点,脾胃之疾常与肝脏密切相关,常见有肝脾不调者,是由脾气虚弱、肝木乘脾或肝强犯脾而致脾失健运。治时均需调理肝脾,常配柴胡、白芍、防风、木瓜之类。也有肝胃不和者,是肝气横逆犯胃以致胃失和降。用药当以疏肝理气为要,常用柴胡、青陈皮、川楝子、苏梗等。
    
  3 从辨证与辨病关系上用药
    
  从辨证与辨病关系上用药,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如慢性胃炎与胃溃疡是西医临床上两种不同的病种。中医辨证认为皆为脾胃虚寒症,是谓“异病同证”,在异病同治的基础上,前者可加黄芩、黄连等抗炎之品,后者可配蒲公英、败酱草之消痛之药,均可提高疗效。也有同一种病,可出现不同的症。如: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认为本病属于中虚气滞症和胃阴不足症,是谓“同病异证”。在同病异治的基础上,中虚气滞者,宜甘温补中、辛温理气。药用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桂枝、白芍、陈皮、木香等。胃阴不足者,宜酸化阴益胃,可用酸甘温润之品如沙参、麦冬、石斛、白芍、甘草等生津益胃,均可收到很好的效果。总之,脾胃病证用药涉及面很宽。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5:59-60.

  作者单位:255049山东淄博山东理工大学医院

作者: 王艳俊 2005-8-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