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1期临床医学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的诊断和治疗(附3例报告)

来源:INTERNET
摘要: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angio-follicularlymph-nodehyperplasia,AFH)是一种慢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其特点为巨大淋巴结增生,其最早于1954年由Castleman报道,故又名Castleman‘s病,临床上常诊断困难。手术探查示肿块位于右上中纵隔,附于气管右侧壁,后缘分叶,大小约9cm×5cm,包膜完整,质韧,肿块剖面呈鱼肉状......

点击显示 收起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angio-follicularlymph-nodehyperplasia,AFH)是一种慢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其特点为巨大淋巴结增生,其最早于1954年由Castleman报道,故又名Castleman's病,临床上常诊断困难。现报告我院于2002年3月~2004年3月收治的3例经病理证实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

  1 病例资料
    
  例1:患者,男,20岁,主诉胸闷,胸内发现肿块7个月入院。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不适,在当地医院胸部透视报告为纵隔肿块。起病后胸闷感渐加重,但无呼吸困难,进食和劳动亦无碍。体格检查:气管左移,胸廓无畸形,胸壁静脉无怒张,心、肺无异常发现。胸部X线片示右上纵隔增宽,边缘光滑呈弧形,突向右侧肺野,与纵隔相交呈钝角。侧位胸片示上纵隔肿块影,与主动脉弓重叠,后缘略有分叶,食管吞钡X线片示气管及食管受压向左呈弧形移位。手术探查示肿块位于右上中纵隔,附于气管右侧壁,后缘分叶,大小约9cm×5cm,包膜完整,质韧,肿块剖面呈鱼肉状,病理报告为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透明血管型)。随访18个月,无不适。
   
  例2:患者,男,31岁,主诉胸背部疼痛不适5个月入院。体查:无明显阳性体征。MRI示胰后方腹膜后肿块,以肿大淋巴结可能;B超示肝、胆、胰正常,胸片示正常。手术探查见肿块位于后腹膜腹主动脉左侧,左肾静脉前方,胰腺下缘,左肾下极右侧,约5cm×5cm,血供好,有包膜,周围有较多淋巴结,质中偏硬,切除肿块和肉眼可见的淋巴结。病理检查示后腹膜巨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病,透明血管型)。随访14个月,无复发征象。
   
  例3:患者,女,19岁,发现左颈部肿块3个月余入院。不伴其他不适,查体:气管右偏,左锁骨上窝可及一大小约9cm×6cm的肿块,质中,无压痛,边界清,活动欠佳。B超示左颈部实性肿块。CT示左颈部入胸处肿块,动脉期明显强化,其内可及低密度灶,静脉期和延迟期仍明显强化。手术探查示肿块位于左锁骨上窝,胸锁乳突肌后,颈血管外侧,左锁骨下动脉上方,约8cm×6cm,边界清,包膜完整,实性,周围有多个小的淋巴结,连同肿块一并切除送检。术后病理检查示(左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透明血管型)。随访7个月,无不适,未见复发征象。
   
  该3例病人均为年轻人,症状多种多样,无特异性,故3例病人均误诊。3例均表现为单个肿块,呈膨胀性生长,包膜完整,生长缓慢,其中1例行CT示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仍强化明显。与文献报告的表现相同。
    
  2 讨论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少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首先由Castleman于1954年报道,曾先后有多种命名 [1,2] 。目前,普遍认为以AFH或Castleman病(CD)命名较为合适。
    
  2.1 病因 具体病因不明,目前认为感染是本病最常见的原因 [3] ,许多研究表明本病与人类疱疹病毒-8(HHV-8)和白细胞介素-6(IL-6)增多有关(1994年在研究卡波肉瘤时首次发现 [4] 。

  2.2 分型
   
  2.2.1 根据淋巴结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本病分为3型:透明血管型(HV)、浆细胞型(PC)和混合型。HV型的特点是除淋巴滤泡增多外,有广泛透明变性的毛细血管增生,部分淋巴细胞可环绕中心呈层状排列如“洋葱皮样”,生发中心消失,淋巴窦可消失或有纤维化。PC型的特点是淋巴滤泡间有大量成熟浆细胞,透明变性血管少见。混合型具有上述两型的特点,且常见于淋巴结以外的部位。一般认为,透明血管型较常见,占90%以上,多数无全身症状,属临床局灶型,我院3例均属此型;而浆细胞型少见,不足10%,部分伴有全身性表现,临床类型中的多中心型多数与该型相对应。CD起病形式多样化,多数以肿块压迫症状而就诊。
   
  2.2.2 根据临床表现 局灶型:好发于青年(20~50岁),没有或较少全身症状而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及由其引起的压迫症状,最常侵犯纵隔淋巴结,其次是颈部,后腹膜、腋窝及盆腔等部位的淋巴结也可被侵;多中心型(Muticentric Caste-man disease,MCD):多发于50岁以上,80%以上伴有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如体重减轻、发热、乏力、肝脾肿大、贫血、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下降、血沉增快、高球蛋白及低白蛋白血症、骨髓中浆细胞增多、肝肾功能异常、周围神经病变等易误诊,可伴有多系统受累症状如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干燥综合征和血小板减少等。
   
  2.3 诊断 局灶型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均为肿块压迫症状,术前增强CT扫描颇具特征性,表现为肿块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与邻近大血管相仿,静脉期及延迟期亦强化明显 [5] ,这与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有较多的供养血管,加之病灶血管增生伴毛细血管异常增生和扩张有关。肿块包膜完整,呈膨胀性生长。MCD术前CT病灶增强扫描呈中等度强化,部分也可见早期强化和延迟强化,但不具特征性。MCD可采取Frizzera提出的四项标准 [6] 进行诊断:(1)具有特征性的增生组织病理改变;(2)显著淋巴结肿大及多处外周淋巴结肿大;(3)多系统受累表现;(4)排除已知可能的病因。如有可能最好早期行肿大淋巴结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2.4 鉴别诊断
   
  2.4.1 霍奇金病 多见于青年,首发症状常为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病理上虽也可出现浆细胞、嗜酸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但无毛细血管增生及透明变性的滤泡,且有典型的R-S细胞。
   
  2.4.2 滤泡型淋巴瘤 大多也以颈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先表现,多为恶性病变,故发展较迅速、易发生远处转移,其肿大的淋巴结中也可出现“滤泡”,但无小的透明血管滤泡和成片分布的浆细胞。
   
  2.4.3 胸腺瘤 由于AFH好发于前纵隔且常含有胸腺小体,故易与胸腺瘤混淆,但真正的胸腺瘤很少形成胸腺小体,也很少出现毛细血管增生和炎性细胞。
   
  2.5 治疗 局灶型CD首选手术切除瘤体,可使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迅速恢复正常,预后良好。同样,对于多中心型CD,若能切除所有瘤体,通常亦能产生类似的疗效,但临床上很少有病例可以完整切除所有瘤体,故对于多中心型CD多采取全身治疗为主(局部切除加化疗),局部放射治疗的效果尚不肯定。Beck等 [7]报道用抗IL-6抗体治疗MCD,均显示出较好的效果,包括全身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组织学示淋巴滤泡增生、血管增生、浆细胞增生等减轻。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多中心性CD的疗效已被逐渐增多的临床实践所证实。
   
  2.6 预后 局灶型预后良好,完整切除后可以根治 [8] ,我院3例均属此型,随访7个月到14个月,无复发。MCD预后不好,可恶变,最后多死于感染。
    
  【参考文献】
    
  1 Keller AR,Hochholzer L,Castleman B.Hyaline-vascular and plasma-cell types of giant lymph node hyperplasia of the medi-astinum and other locations.Cancer.1972,29(3):670-683.
   
  2 于新发.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89,12(3):135.
   
  3 Cesarman E,Knowles DM.The role of 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HHV-8)in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s.Semin Cancer Biol,1999,9(3):165-174.
   
  4 Neipel F,Albrecht JC,Fleckenstein B.Human herpesvirus8:is it a tu-mor virus?Proc Assoc Am Physicians,1999,111(6):594-601.
   
  5 黄新文,唐光才,韩福刚,等.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泸州医学院学报,2001,24(5):452-454.
   
  6 Frizzera G.Castleman's disease and related disorders.Semin Diagn Pathol,1988,5(4):346-364.
   
  7 Beck JT,Hsu SM,Wijdenes J,et al.Allebiation of systemic manifesta-tions of castleman's disease by monoclonal anti-interleukin-6anti-body.N Engl J Med,1994,330:602.
   
  8 Maslovsky I,Vriev L,Lugassy G.The heterlgeneity of castleman disease:report of five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American Journal of the Medical Sciences.2000,320(4):292-295.
    
  作者单位:410008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管外科 

作者: 黄建华 熊建明 刘光强等 2005-8-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