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1期健康教育

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诱因分析与健康指导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诱因与健康指导要点。方法对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诱发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情绪激动,过早及剧烈活动,突发用力等影响血压和颅内压的因素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密切相关。结论针对再出血诱发因素,采取有效的健康指导措施,使患者了解并努力避免诱发因......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诱因与健康指导要点。 方法  对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诱发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情绪激动,过早及剧烈活动,突发用力等影响血压和颅内压的因素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密切相关。 结论  针对再出血诱发因素,采取有效的健康指导措施,使患者了解并努力避免诱发因素,是降低患者再出血发生率的必要举措。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诱因分析;健康指导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各种原因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其致命的并发症是再出血,一旦发生再出血处理较困难,预后不良。为预防和减少再出血的发生,降低患者伤残率和病死率,我科自2001年1月~2003年12月收住SAH再出血患者23例,分析其再出血因素,得出相应的健康指导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0~75岁,平均47.5岁。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和脑脊液检查证实为SAH。本组23例中,再出血发生时间在病程的第8~27天,所有再出血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其中死亡20例,存活3例。
   
  1.2 临床症状 本组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16例,颈背疼痛5例,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7例,脑膜刺激征16例,抽搐8例,偏瘫8例,失语6例。
   
  1.3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在首次出血后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止血、降颅内压、解除脑血管痉挛、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及对症支持治疗,临床症状均好转或消失。
    
  2 再出血诱因分析
    
  根据本组病例临床资料分析,SAH再出血的诱发因素主要有:(1)情绪激动(8例):表现为当患者知道病情痊愈将要出院时,或获悉家里有高兴、忧伤的事情,出现极度兴奋或忧郁、悲伤、喜忧过度,由于情绪激动持续反应,产生了持久和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诱发再出血。(2)过早及剧烈活动(6例):常表现为当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时,虽然尚处于再出血危险期,但坚持要起床活动,如自行洗头、洗澡等,由于体位变动过多,活动相对剧烈,使血压升高,脑灌注过多,再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3例在恢复期内,送复查头颅CT过程中,发生病情突变不治死亡。(3)突发用力(6例):表现为用力排便、剧烈咳嗽、喷嚏或饮水、进食引起呛咳,由于突然用力,造成腹压增加,引起颅内压增高导致再出血发生。本组有3例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病情复发。
   
  国内外学者统计,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约有1/3会复发,复发多在第1次发病后的3~4周 [1] ,有人发现在出血后第3天至第3周脑脊液中纤维蛋白裂解产物增加 [2] ,表示纤维蛋白溶酶活力增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形成覆盖在破裂血管处的血凝块,可在纤溶酶的作用下分解自溶,而此时破裂处动脉壁修复尚未完成,管壁薄弱,在某些诱因下易发生再出血。本组患者的再发病时间均说明了这一点。

  3 健康指导
    
  3.1 保持稳定良好的情绪 使病人明白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病人学会自我调节,培养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做到遇事不急躁、不恼怒、不使情绪大起大落。教会患者家属要乐观地照顾病人,不在病人面前表现出厌烦或焦虑不安等情绪,注意一言一行不要给病人带来心理刺激和不良情绪,遇有过度兴奋或悲伤的事情必须告诉病人时,要预见性做好心理疏导,根据病人病情和承受能力行事,可用婉转的方式逐步告知病人,让病人有逐渐接受的过程,并密切观察病人情绪变化,及时发现消极情绪,做好应对准备。不要让病人持续喜怒,哀忧过度和持久,要使其经常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
   
  3.2 严格绝对卧床休息4~6周,尽量减少搬动,避免剧烈活动 (1)向病人家属及意识清醒的病人说明卧床休息与疾病康复的利害关系,以取得配合。让病人渡过纤溶酶活性高峰期,以利于自然止血,使破损处血管得以修复,减少再出血。卧床休息包括床上使用便器,不得下床大小便。相当部分病人发病初期不习惯床上使用便盆,坚持起床排便,要耐心反复说明起床排便的危害性,解除其怕污染床铺及害羞的心理,必要时可用屏风遮挡,指导病人床上使用便盆的方法,最终养成床上排便的习惯。(2)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及剧烈活动,必须送检查时,要轻移轻放,务必有医护人员陪同,密切观察病情以防突变。让病人家属掌握翻身的技巧,翻身时注意避免头部震动,以防再发出血。开始宜做小幅度的翻身,如轻侧卧,病情稳定后可每2h翻身1次。(3)卧床4~6周后,注意逐渐起床,先由卧位变为半卧位,每日上下午各1次,20min/次或根据情况适当延长,经过3~5天后无明显不适,可下床站立或扶床边走动,逐步过渡到独立活动。
   
  3.3 避免引起血压和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1)保持大便通畅。合理饮食,多吃清淡、低脂、高蛋白及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饮食中可适当增加软化大便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若3天无大便要主动处理,可用缓泻剂或润肠药,如果导、开塞露等。(2)昏迷患者应留置导尿管,病室应安静、舒适、光线柔和,应用足量的止痛、安定和镇静剂,保证病人休息,有抽搐发作者应及时给予抗痉药物。(3)预防肺部感染。注意勿受凉、保持口腔清洁,按时翻身拍背,及时清除口鼻、气管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坠积性肺炎。避免用力咳嗽、喷嚏造成颅内压增高而复发蛛网膜下腔出血。(4)进食速度不可过快。嘱病人细嚼慢咽,避免呛咳,临床上有因呛咳导致病人再发出血者。
   
  3.4 出院指导 出院后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如跑步、打球、持重物等,可根据病情选择做健身操、快步行走等运动。减少环境因素的刺激,对可能引起不愉快的人和事,可采取回避的应对方式。不看刺激性强的电视节目、小说、报刊杂志等,减少情绪波动,防血压升高再次出血。女性患者1~2年应避免妊娠及分娩;有肢体功能障碍者,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进行肢体功能训练,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及劳动能力,提高生存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茂宏,王筱敏,李大年.护理医学问答(中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75.
   
  2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16.

  作者单位:273200山东济宁,泗水县急救中心内科

作者: 张艳霞 2005-8-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