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3期药物临床

散偏口服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来源:INTERNET
摘要:散偏口服液源于清代陈士铎的《百病辨证录》,是笔者所在医院经过长期的科研教学和临床实践,按照中医药理论筛选处方,归纳整理并运用现代中药制剂方法精制而成,本品活血祛瘀,行气化痰,散结止痛,临床上对治疗风寒、风热侵袭、情志郁结,气滞血滞所致的偏头痛有明显疗效。2制备将以上八味药制成100ml煎液。4临床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散偏口服液源于清代陈士铎的《百病辨证录》,是笔者所在医院经过长期的科研教学和临床实践,按照中医药理论筛选处方,归纳整理并运用现代中药制剂方法精制而成,本品活血祛瘀,行气化痰,散结止痛,临床上对治疗风寒、风热侵袭、情志郁结,气滞血滞所致的偏头痛有明显疗效。

  1 处方
    
  川芎30g,白芍15g,白芷4g,白芥子9g,香附6g,柴胡6g,郁李仁3g,甘草3g。
    
  2 制备
    
  将以上八味药制成100ml煎液。其中川芎、白芷、柴胡、香附用水蒸气蒸馏提取芳香物,蒸馏后的药渣与其他4味中药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用12倍量水煎煮2.5h,第二次用10倍量水煎煮2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ml,加95%乙醇使含醇量达70%,静置24h,滤过,减压回收乙醇,滤液放冷,滤过,加入上述芳香物,混匀,加水至规定量,搅匀,灌封至10ml玻璃瓶中,灭菌即得。

  3 用法

  口服,每次10~20ml,每日3次。

  4 临床疗效
    
  4.1 一般资料 共收集血管性头痛病例40例,其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30~40岁26例,40~60岁8例,61岁以上6例;病程3~6个月10例,7个月~1年11例,1年以上19例。
   
  4.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头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1)疼痛部位在额颞、前额、颠顶或后枕,反复发作,病程超过2月以上者。(2)头痛隐隐,刺痛时作,痛有定处,遇劳加重,神疲乏力,头昏目眩,面色苍白。(3)舌淡或淡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弦或细涩。(4)经神经系统检查及理化,CT、MRI等检查除外脑内器质性病变,高血压或全身性疾病所致头痛者。
   
  4.3 疗效标准与治疗效果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头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12例,显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或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减少2/3以上)16例,有效(头痛及伴随症状减轻或发作间隔时间延长或头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2/3)10例,无效(头痛症状无减轻或加重)2例。总有效率95%。
    
  5 讨论
    
  中医认为血管性头痛,尤其是偏头痛属“头风”范畴,系风寒或风热侵袭,情志郁结,气滞血滞所致,治宜祛风活血,行气镇痛为法。该方中以川芎为君,理气行血,上行经水,中开郁结,对血虚之偏头痛尤有效。白芷、柴胡上升加速引血上行,能加速头部血行,不同程度改善头部血虚。白芍、甘草为张仲景名方芍药甘草汤,功效缓急止痛。白芥子、郁李仁祛痰止痛,行水气。香附理血气,以助川芎理血行气。方中辛窜之品居多,故以白芍、郁李仁柔润之品为佐。甘草调和诸药,免偏弊之患。
   
  散偏汤中川芎为君药,其含量大且起主要治疗作用,故在本试验中,我们选用川芎中成分阿魏酸的含量作为衡量提取效率的指标,具有客观性,能够真实的衡量出提取效率的高低。 

  作者单位:471000河南洛阳,洛阳市中心医院药剂科

作者: 张正伟 2005-8-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