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4期

小切口胆总管探查、胆管一期缝合术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索小切口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对10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常规经右上腹腹直肌开腹,切口长度60~70mm,于十二指肠上方纵行切开胆总管,长度以结石大小而定,一般18mm以内,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不放置T型管,以胆道镜探查胆道黏膜情况及结石,以取石钳及纤维胆道镜网篮取净结石,并确......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索小切口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的疗效及适应证。 方法  对10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常规经右上腹腹直肌开腹,切口长度60~70mm,于十二指肠上方纵行切开胆总管,长度以结石大小而定,一般18mm以内,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不放置T型管,以胆道镜探查胆道黏膜情况及结石,以取石钳及纤维胆道镜网篮取净结石,并确认远端通畅无残余及狭窄,后应用5-0的可吸收线一期缝合。 结果  所有病例均无胆瘘发生,与传统手术比较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缩短至9±1.5天,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后行一期缝合是可行的,患者经济负担轻、痛苦小,且并发症少、恢复快。
      
  【关键词】  小切口;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
            
  胆总管结石传统的治疗方法为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后放置T管引流,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国内外学者一直积极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法,胆总管切开探查后不留置T管而将胆总管行一期缝合的方法。近年国内也有多家医院开展了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并取得较好疗效 [1~3] 。本文结果表明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1998年12月~2005年1月共107例实施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不放置T管,其中男56例,女51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41岁,平均54岁。术前均经Bus/MRCP证实无肝内胆管结石,缝合前均经胆道镜证实无残余结石,胆总管远端通畅。

    1.2 手术方法 常规经右上腹腹直肌开腹,切口长度60~70mm(术者能够以手探查胆管为宜),合并胆囊结石首先切除胆囊,然后使用自行研制的深部拉钩暴露胆总管,测量其直径,于十二指肠上方缝合牵引线,牵引线距离应在3mm以内,纵行切开胆总管,以胆道镜能够探查为宜,后根据结石大小适当延长,一般20mm以内,观察胆道压力及胆汁颜色,以胆道镜(Olympus P20Q),探查胆道黏膜情况及结石,以取石钳或纤维胆道镜篮网取尽结石,并确认胆总管远端通畅,后应用5-0(VICRYL ETHICON)的可吸收胆肠吻合线以修补血管方式全层连续缝合胆管切口,针距1.5mm,并间断缝合胆总管表面浆膜层,然后以手指压迫远端胆管观察5min,并确认无胆汁漏出,于Winslow孔放置胶管引流,自右上腹引出体外,常规关腹,以丝线缝合皮肤,腹腔引流管根据引流液颜色及量放置24~48h,提示无胆瘘即拔除。
    
  2 结果
    
  全部患者恢复顺利,3例腹壁切口出现皮下脂肪液化,余均为一期愈合,第1天腹引为浅血色,量约10~30ml,第2天为淡黄色,2~10ml,提示无胆瘘发生,一般48h内拔除,术后体温2~4天平稳,于正常范围术后24~48h可进流质饮食。小切口胆总管探查、胆管一期缝合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该术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1.5天。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为23±5.50天(P<0.01)。
    
  3 讨论
    
  关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Lindner于1891年首次切开取石后缝合,后经历了漫长的不断改进 [3] ,对胆总管探查术后是否放置T管引流近来出现分歧 [2,4] ,多数学者认为传统放置T管引流安全,通过引流胆汁可减轻胆总管下端及壶腹括约肌炎性水肿,避免胆道压力过高导致胆瘘,而且术后可经T管造影,如有残余结石或狭窄可经引流管或瘘道取石或放置内支架。但放置引流亦有许多弊端:大量胆汁丢失导致患者食欲差及电解质紊乱;T管放置不当、滑脱及拔除时引起胆瘘等并发症;T管的异物刺激及对胆管壁的压迫损伤,并使右上腹局部粘连加重再次手术时难度增加;连接引流袋导致患者行动不便及心理负担。因此许多学者一直努力探索新的方法并取得一定效果,目前胆道外科技术日趋成熟,优质缝合线不断涌现及胆道镜的发展,我们在小切口胆囊切除及小切口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成为可能,胆道镜探查具有能直接观察胆管内病变,取净结石,准确判断胆管远端是否通畅,了解括约肌功能,镜下取石对胆道损伤较小等优点。

    本文的研究表明,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选择合适病例是可行的,而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减少患者长时间带管痛苦;避免胆汁大量丢失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及患者食欲不振;并发症少。其适应证为:术前经BUS/ERCP/NRCP证实无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周围组织及黏膜炎症不严重;术中证实无残余结石,远端胆管通畅。

    笔者认为随着胆道外科的不断发展,此项技术一定会不断发展,但需注意以下几点:化脓性胆管炎,伴胆管壁炎症充血水肿明显,有脓苔及坏死灶,及合并有急性胰腺炎者需放置T管引流;胆总管周围组织分离不能太多,切开不宜太长,以取出结石为宜,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术后愈合不良及狭窄;避免过多刺激远端壶腹部,以免炎性水肿致胆道压力升高;应具有熟练的胆道外科技术及小切口胆囊切除的经验,术野暴露良好,胆道缝合应均匀无张力;Winslow孔处必须放置腹腔引流管,确认无胆瘘后拔除。

  【参考文献】
    
  1 范康川,梁旭康,李保翰,等.胆总管探查放置与不放置T管的比较.肝胆外科杂志,1998,6(3):120.

    2 蔡珍福,王坚.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后不放置T管的体会.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9,14(5):393.

    3 周孝思.纤维胆道镜用于胆总管探查后是否常规留置T管?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9,14(5):394.

    4 王杰,汤黎明.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技术421例临床研究报告.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22):11-12.
    
  作者单位:415300湖南石门,石门县人民医院

  (编辑:若 木)

作者: 龚爱民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