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4期

流行性出血热182例治疗体会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流行性出血热是本辖区多见的传染病,其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现将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82例病人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文182例出血热病例均为宣城市人民医院2000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收治的住院病例。所有病例都有发热史,发热1天入院的4例,发热3天以上且在下级医院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无效......

点击显示 收起

  流行性出血热是本辖区多见的传染病,其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现将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82例病人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182例出血热病例均为宣城市人民医院2000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收治的住院病例。其中男102例,女80例,男∶女为1.3∶1;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83岁,平均39.8岁,其中小于15岁4例(2.21%),大于70岁5例(2.74%),18~69岁168例,占总数的92.3%。农民153例(84.1%),农村学校教师及学生18例(9.89%),干部5例(2.74%),其中4例为下乡村感染,1例在下乡返回后感染,城区6例(3.29%)。

    1.2 临床表现 本文182例中,轻型42例,中型109例,重型24例,危重型7例。发热期入院151例(82.97%);低血压休克期入院13例(7.14%);少尿期入院13例。所有病例都有发热史,发热1天入院的4例,发热3天以上且在下级医院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无效后转院156例,先有寒战,随后出现高热39℃以上139例(76.37%)。无明显低血压休克期的147例(80.76%),低血压休克期持续8h以下的9例,8h以上的4例。无明显少尿期的150例(82.4%),均为轻中型,少尿3天以下的22例,3~7天的7例,1周以上的4例,最长达11天。全部病例均有多尿期,日尿量多在4000~7000ml之间,最多达14000ml。同时具有“三红症”174例(95.6%),同时具有“三痛症”143例(78.57%),口渴157例(86.26%),恶心132例(72.52%),腹痛148例(81.31%),腹泻22例(12%),呕血1例,大便潜血阳性178例(97.8%),肉眼血尿17例(9.34%),尿中有膜状物8例(4.39%),肾破裂出血2例,黄胆3例。伴有高血压103例(56.59%),心动过缓72例(39.56%)。

    1.3 辅助检查 血常规多为白细胞升高和血小板减少,WBC在正常范围的有21例(11.53%),低于4.0×10 9 /L2例,高于4.0×10 9 /L89例(48.9%),淋巴细胞升高90例(49.45%),检出异淋132例(72.52%)。血小板减少176例(96.7%),最少达23×10 9 /L,尿素氮(BUN)升高175例(96.15%),肌酐升高177例(97.25%),最高达1395.7μmol/L。谷丙转氨酶(GPT)升高39例(21.42%),胆红素升高3例(1.64%),出现肝性脑病1例(0.55%)。出血热抗体阳性139例(76.37%)。肾B超异常144例(79.12%),其中肾皮质破裂出血1例(0.55%),尿蛋白阳性180例(98.9%),(+~++++)。
    
  2 结果

  全部病例均用病毒唑1.0g静脉滴注5天,儿童酌减。发热者加用地塞米松至体温正常,疗程2~5天,剂量5~10mg。低血压休克期明显时,应快速输液,纠酸、扩容给氧,常以5%碳酸氢钠纠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同时使用地塞米松减轻症状和防止并发症。休克严重的还可用纳洛酮静注。少尿期用大剂量速尿静脉注射,伴有脑水肿者可用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具有明显氮质血症Cr在480μmol/L以上,或伴有肺水肿,脑水肿等并发症者可考虑行血液透析治疗。有高血压者可用硝苯地平或卡托普利口服,有心动过缓者可用654-2肌注。多尿期以补水补盐为主,积极处理高血压等并发症。治愈及好转出院178例,死亡4例,病死率2.1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死于低血压期2例,均为误诊后错失最佳抢救时机,肾破裂致死1例,肝性脑病致死1例。
    
  3 体会
    
  流行性出血热是宣城市辖区常见病多发病,全年均有散在病例发生,但主要在每年10月至次年1月集中发病,主要发病人群是进行田间作业的农民,以青壮年居多。近年来因为男性多外出打工,从事田间劳作的以女性为主,所以女性发病比以往要高。近几年因为卫生宣传工作的增强及出血热疫苗的使用,病人就诊意识明显增强,重症出血热比2000年以前大为减少,死亡明显降低。近5年出血热重症病例均来自交通不便的山区。

    发热、血小板减少、尿蛋白阳性是早期诊断流行性出血热的三个重要指标。在对不典型病例诊断时软腭网状出血和口渴也是有力的证据。出血热抗体多在恢复期出血,不便于早期诊断。早期使用抗病毒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效果良好。抢救低血压休克病例时,宜快速补液、纠酸、给氧,血压可以适当升高并维持2~3天,对恢复正常泌尿有帮助。反复应用纳洛酮可能会提高抢救成功率。少尿期要严格控制输液量,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宜口服20%甘露醇导泻,适当放宽血液透析的指标,从而降低病死率。对重症病例可行多次透析,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多尿期重点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高血压和氮质血症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对进入多尿期仍有氮质血症的可以再次行血液透析治疗,以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作者单位:441400湖北宜城,宜城市人民医院三内科

  (编辑:卉 梅)

作者: 朱文明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