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5期

痰热清在肺癌发热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痰热清在肺癌发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全部39例已应用抗生素治疗1周无效,初步认定为肿瘤性发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继续使用抗生素(左氧氟沙星+优普酮)治疗,治疗组应用痰热清而不使用抗生素,观察两组疗效情况。结论痰热清在肺癌发热患者中有较好疗效,且可减少二重感染发......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痰热清在肺癌发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全部39例已应用抗生素治疗1周无效,初步认定为肿瘤性发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继续使用抗生素(左氧氟沙星+优普酮)治疗,治疗组应用痰热清而不使用抗生素,观察两组疗效情况。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1%,无1例二重感染发生,对照组有效率50%,P<0.0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痰热清在肺癌发热患者中有较好疗效,且可减少二重感染发生。

  【关键词】  痰热清;肺癌;发热
      
  痰热清是由黄芪、熊胆粉、金银花、连翘、山羊角等提取精制而成的中成药注射剂,具有清热、解毒,化痰的作用。自2004年笔者将其应用于肺癌发热患者的治疗中,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9例病例均为我院2004年10月~2005年3月间住院患者。男23例,女16例;其中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35岁,平均59.8岁。进行试验前全部应用过抗生素治疗1周无效,初步认定为肿瘤性发热。体温在37.5~39℃之间,伴有咳嗽、咳痰者19例,痰中带血者11例,胸闷、气短者15例。胸片提示有斑片状阴影2例、肺不张2例、阻塞性肺炎4例,余为肺纹增粗。

     1.2 方法 治疗组每天应用痰热清20ml加入5%葡萄糖5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不使用抗生素。对照组,痰培养阳性者,依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阴性者,依据经验使用左氧+优普酮(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同时根据患者营养状态、进食情况,两组患者均适当予以静脉营养支持,疗程10天。并于第5天后,每天做1次痰液涂片找霉菌。

  1.3 观察指标 用药前后观察以下指标:(1)每日每4h测体温1次;(2)每天痰量多少、性状与颜色改变情况;(3)痰中带血情况;(4)每天记录患者主诉及肺部听诊情况。

     1.4 疗效判断 显效:体温正常或最高体温低于37.6℃达3天以上。痰量减少达50%,无痰中带血,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有效:最高体温<38℃达3天以上,痰量减少达30%以上,无痰中带血,自觉症状减轻。无效:体温无明显变化,痰量减少不明显,自觉症状无好转或加重者。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略从表中可以看出,治疗组应用痰热清的有效率达81%,对照组总有效率5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

     2.2 二重感染及副反应观察 治疗组无1例二重感染和副反应发生,对照组发生二重感染4例,进一步加用抗霉菌药物。

     3 讨论

     肿瘤发热原因复杂,西医认为,生长过于迅速或由于血栓、痰栓堵塞,造成供血不足,部分肿瘤组织可发生坏死,并激发白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热,其次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肿瘤压迫阻塞支气管容易合并感染,发热;而祖国医学认为,邪毒犯肺,肺气受阻,气滞血瘀,络脉阻滞,聚集成核,形成肺癌,主要表现为咳嗽、血痰、发热、气促等症 [1] 。痰热清是由黄芪、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提炼精制而成的中成药注射针剂。黄芪既泄肺火,又清湿热,兼有抗癌作用,可与金银花、连翘同用。熊胆粉、山羊角有清热,平肝熄风,凉血功效,用于高热、神昏、目赤肿痛等症,金银花、连翘具有清热解毒之用,两者均可用于外感风热,痛肿疥疮。二者药理研究显示:连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而金银花对痢疾杆菌、伤寒、副伤寒等多种细菌及流感病毒,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2] 。而晚期肺癌患者出现发热、胸痛、咳嗽、咳血、口干、便秘等症,辨证为邪热炽盛,热在肺内,灼伤津液。此时宜用清热解毒之药 [3] 。痰热清组方药物正为清热解毒,凉血化痰之功效,且连翘、金银花亦可发挥抑菌作用,做到标本兼治。同时又避免了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二重感染的发生,从表1的两组治疗结果不难看出二者疗效上的差异。

      当然,黄芩虽既降肺火,又清湿热,为清泄上中二焦湿热、邪火之常用药物。然为苦寒之品,能伤脾胃正气,因此非实热须慎用。

  【参考文献】

  1 钱伯之.肿瘤的辨证施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93-94;182-183.

  2 四川医学院.中草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298-299;235-236.

     3 詹顺龙.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指南.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4-65.
 
  作者单位:436000湖北黄冈,黄冈市地区医院

  (编辑:黄 杰)

作者: 王昌锋,吴雪花,夏荷娇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