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5期

12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及护理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在临床护理中,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越来越被广大医务人员所重视。在工作中了解癌症患者的心理变化规律,将有助于开展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本文对124例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活动特点进行观察,并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一般资料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科共收治恶性肿瘤患者124例,其中男78例......

点击显示 收起

    在临床护理中,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越来越被广大医务人员所重视。在工作中了解癌症患者的心理变化规律,将有助于开展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本文对124例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活动特点进行观察,并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科共收治恶性肿瘤患者124例,其中男78例,女46例,年龄17~79岁。17~40岁23例,占18.5%,40~60岁52例,占41.9%,60岁以上49例,占39.5%。职业:干部63例,工人32例,农民19例,学生10例。将年龄≤40岁分为青年组,41~60岁分为中年组,>60岁分为老年组。

  1.2 各年龄组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 见表1表1 各年龄组患者的心理特点 例(略 从上表中可看出,青年组以否认、悲观、绝望心理障碍为主,对自己的前途、对象、家庭考虑的较多,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不能接受,往往悲痛欲绝,认为命运对自己是如此的残酷。中年组以焦虑、愤怒心理为主,是因为不仅病魔缠身,而且还有后顾之忧,特别是考虑家庭负担较多,对将来的工作、生活顾虑较重。老年组以孤独、依赖心理为主,认为年龄已大,难免一死,活着也是受他人摆布,自尊心强,如猜疑,对周围的一切冷漠麻木、心胸狭窄,自信心减弱,依赖性增强,安于现状。

    综合分析上述不同年龄以及不同心理特点状况变化而导致不良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它既是病情变化的必然反应,又是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因此,要做好心理护理,就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应从多方面来观察,叩开患者的心灵大门,创造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正确应用心理治疗手段,有的放矢、及时有效地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护理,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2.1 否认心理及护理 近两年临床观察一部分患者在疾病初期,不承认自己患有癌症,对各种化验单持怀疑态度,从一个医院到另一个医院,甚至隐瞒真实姓名,重复多次反复检查,希望是误诊。此类患者多属年轻及症状较轻,对癌症缺乏认识,因此,他们不愿配合治疗,针对这类心理变化,我们采取明确告诉诊断、耐心解释说服,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悲观绝望的心理及护理 因患者突然知道自己患了癌症,一时之间承受不了这沉重的打击,具体表现为情绪低落、事事绝望、郁郁寡欢,整天考虑的都是自己的疾病。一部分文化素质较高的患者还不时翻阅有关癌症的医学资料。有的患者以关心他人为名,向医务人员探问,以得知真实病情,一旦得知,便陷入悲观失望的境地。针对这类患者的心理,我们必须实行保护性治疗,统一口径,向患者解释病情,设法疏散患者的疑虑。曾有一男性患者,经检查确诊为肺癌。虽然我们遵循保护性医疗制度,对患者没有任何透露,但由于同病室住的也是一位肺癌患者,因临床症状大致相同,再加上他从那一位患者家属口中得知他患的是肺癌,经过症状对照和自我体验,他陷入了沉闷,对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冷漠麻木,病情也因此而逐渐加重。我们及时发现后,将患者转入一单人病房,随时观察他的病情和情绪变化,思想上尽力沟通,生活上细心照料,经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使他重新建立了战胜病魔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收到了满意效果。

    2.3 焦虑愤怒的心理及护理 此类患者多为中年人,他们一旦得知自己患的是癌症,由于家庭负担较重,所以终日忧心忡忡,抱怨甚至痛恨自己,另一部分是事业心较强、责任心很重的患者,一旦得知自己患了恶性肿瘤,表现为愤怒、愤恨与嫉妒的心理。例如:一男性患者41岁,教师,当他得知自己患了胃癌后,情绪暴躁,常无故责难医务人员,拒绝治疗。我们及时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耐心劝导,同时摘录报纸、杂志关于癌症治疗的进展信息,并深入浅出地向患者介绍,让患者了解人类征服癌症已有重大突破,并邀请已病愈出院的同类患者现身说法,重新激起患者生活的勇气,为恢复健康奠定了基础。经过积极治疗,住院39天,该患者顺利完成了化疗,好转出院。一年多的随访表明患者健康状况良好,而且重返工作岗位,并开展了新课题,撰写了多篇有价值的科技论文

    2.4 孤独依赖心理及护理 多属老年患者,因老年人情绪低落,性格孤独,反应迟钝,自信心减弱,依赖性增强。根据上述特点,我们在护理工作中随时注意发现其心理异常情况,采取因势利导的方法进行心理护理,如1名64岁男性患者,因患肺癌并胸膜转移,已住院90多天,中途由于子女工作很忙,探望时间较少,患者逐渐出现食欲减退,精神萎靡,沉默寡言。针对这一变化,我们及时与患者加强沟通,使患者说出真实想法,原来是担心自己被亲人遗弃,针对这一心理,我们积极疏导,同时将一情况转告其家属,请他们尽量多来看望,由于家属与我们很好配合,使患者消除了思想顾虑,目前积极配合治疗,一般情况良好。

    通过近两年来的护理经验总结,我们认为,要做好心理护理,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时要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只有真正了解患者,才是沟通感情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针对各种不同的心理类型,因势利导,辨证施护,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真正做好每一位患者的心理护理。

  作者单位:445000湖北恩施,恩施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卉 梅)

作者: 向文秀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