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7期

急性泛发性腹膜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检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并探讨IL-10在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发病中意义。方法41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清IL-10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法。结果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入院时、术后第1、3、6天血清IL-10浓度分别为423。健康人血清IL-10浓度为92。...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检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并探讨IL-10在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发病中意义。方法  41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清IL-10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法。结果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入院时、术后第1、3、6天血清IL-10浓度分别为423.7±31.6、351.2±27.3、224.5±23.6、103.6±21.7pg/ml。健康人血清IL-10浓度为92.5±21.6pg/ml。与健康人比较,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入院时血清IL-10明显升高(P<0.01),术后第1、3、6天逐渐下降至正常。结论  IL-10增加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

    【关键词】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主要由Th2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活化的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Kupffer细胞等也可产生IL-10。它是以抑制Th细胞克隆细胞因子合成为特点的多效免疫调节因子。国外动物实验和临床前期研究提示IL-10在多种炎症因子表达的疾病如急性胰腺炎、炎症性结肠病、病毒性肝炎、感染性休克等中有重要临床价值[1]。本实验检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血清IL-10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组为2002年1月~2003年1月我科收治的41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年龄28~63岁,平均45.5岁,其中男27例,女14例。上述病例中上消化道溃疡穿孔21例、闭合性腹部损伤肠穿孔8例、胆囊炎坏疽穿孔7例、阑尾炎穿孔5例。本组病例诊断依据:(1)腹痛;(2)恶心、呕吐;(3)发热;(4)血压下降;(5)神志改变;(6)典型体型;(7)腹部X线、B超;(8)白细胞计数升高等。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并证实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术后痊愈出院。对照组为健康人20例,男女各半。

  1.2  研究方法

  1.2.1  标本采集  试验组患者入院时,术后第1、3、6天清晨空腹抽静脉血5ml,分离血清后置-20℃冰箱待测,对照组均于清晨空腹时抽血,同前保存。

  1.2.2  IL-10测定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法。抗IL-10单克隆抗体及标准品购于美国Genzyme公司。

  1.3  统计学处理  结果用x±s表示,比较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血清IL-10与健康人血清IL-10水平及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血清中IL-10的动态变化,结果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见表1。与健康人比较,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入院时血清IL-10明显升高(P<0.01),术后第1、3、6天逐渐下降至正常。

  表1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与健康人血清IL-10浓度  (略)
   
  3  讨论

  IL-10可抑制内毒素诱导的巨噬细胞IL-1、IL-6和INF等的产生,还可强烈抑制内毒素诱导的单核细胞IL-10mRNA的合成,即自我调节作用,同时也是高位调节的IL-1受体阻断剂。因此,IL-10是维护细胞因子网络平衡的重要负调节因子。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抗原递呈细胞MHCⅡ类抗原表达,或诱导抗原递呈细胞产生另一种细胞因子,改变细胞内信号传递途径,从而选择性抑制某些细胞因子mRNA转录,并与Th2细胞产生的IL-4、IL-5有协同作用。发病第1天,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10明显高于重型者,而后几天两者血清IL-10浓度趋于一致。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10在入院当日最高,入院后1~5天轻型者血清IL-10迅速下降,重型者则维持在较高水平。以上提示:(1)血清IL-10可用于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2)作为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指标;(3)IL-10及其诱生剂可用于急性胰腺炎治疗[1,2]。另有动物实验证实外源性IL-10可减轻肠缺血/再灌注鼠的全身炎症反应[3],对致死性内毒素血症鼠有保护作用[4]。不过也有实验表明外源性IL-10并不能降低脓毒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5]。

  本组实验显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血清IL-10水平在入院时较健康人明显升高,手术后有所下降,至接近痊愈时,基本恢复正常。提示IL-10参与了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病理生理过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病情发展较迅猛,如不及时治疗,很快出现败血症、ARDS、DIC及至MODS。其发病机制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SIRS发病中,内毒素、TNF-α、IL-1、IL-4、IL-8、IFN-γ等介质起重要作用[6],而且IL-10可抑制内毒素诱导的上述细胞因子的合成。因此,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血清IL-10的升高是机体对全身炎症反应一种防御反应。根据外源性IL-10对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及致死性内毒素血症鼠的保护作用,可以推测外源性IL-10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可能有治疗作用。外源性IL-10可抑制巨噬细胞的杀菌活性,它能促进小鼠念珠菌和李斯特菌的增殖,并增加动物死亡率[5]。另外,其负面作用是否与外源性,IL-10的剂量有关,因IL-10还有自我调节作用[1],剂量过大、血清IL-10过高可能会反过来抑制IL-10mRNA表达。故外源性IL-10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作用如何,尚有待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薛华,何生.白细胞介素-10与急性胰腺炎.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0,27(3):142.

  2  李云,钱家勤.细胞因子免疫和急性胰腺炎.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8,25(3):135.

  3  Lane JS,Todd KE,Lewis MPN,et al.Interlenkin-10 reduces th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a murine model of 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Surgery,1997,122:288.

  4  Lane JS,Todd KE,Lewis MPN,et al.Interleukin-10 proteets mice form lethal endotoemia.J Exp Med,1993,177:1205.

  5  Remic DG,Garg SJ,Newcomb DE,et al.Exogenous interleukin-10 fails to decrease the mortality or morbidity of sepsis.Crit Care Med,1998,26(5):895.

  6  张延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8,25(2):74.

  作者单位: 130031 吉林长春,首钢吉林柴油机厂医院外科

  (编辑:若  木)

作者: 邹兴斌丁洪月赵树燕Δ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