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20期

乐脉颗粒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乐脉颗粒对脑动脉硬化症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6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眩晕、头痛和耳鸣症状的总有效率及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乐脉颗粒对脑动脉硬化症疗效确切,其药理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血管活性物质发挥疗效。...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乐脉颗粒对脑动脉硬化症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16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眩晕、头痛和耳鸣症状的总有效率及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乐脉颗粒对脑动脉硬化症疗效确切,其药理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血管活性物质发挥疗效。

    【关键词】  乐脉颗粒;脑动脉硬化症;临床疗效
  
    乐脉颗粒是由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号中成药,其主要成分为丹参、川芎、赤芍、红花、香附、木香、山楂及辅料乳糖等,具有明显的行气活血、化瘀通脉的作用。临床实践证明乐脉颗粒对头痛、眩晕、胸痛、心悸等血管性疾病有明确的疗效,但对脑动脉硬化症的报道较少。本文观察了乐脉颗粒对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站自2003年12月~2005年5月30日前门、急诊病例中选择脑动脉硬化患者160例,年龄50~75岁,平均60.5±8.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依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随访1个月,完成随访160例。

  1.2  入组标准 

  符合脑动脉硬化症诊断标准[1]:(1)年龄≥45岁。(2)具有持久而固定的高级神经功能减退(如记忆力减退、倦怠或失眠、易激动或易疲劳、性格改变),且随脑力或体力活动而有间歇性加重。(3)脑缺血表现,如眩晕、耳鸣、头痛。(4)具有一定而弥漫的脑损害症状和体征(如肢端麻木)。(5)具有全身性脑动脉硬化症的旁证:如眼底动脉硬化Ⅱ级以上、主动脉弓增宽、冠心病等。(6)可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

  1.3  排除标准 

  (1)排除其他脑部疾病。(2)其他疾病引起头痛。(3)调查者认为患者有急性或难以控制的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4)诊断为精神障碍。(5)低血压患者。(6)过敏体质和(或)药物过敏史。

  1.4  药品和给药方法

  1.4.1  治疗组 

  乐脉颗粒(四川川大华西公司)3g,口服,每日3次;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口服,每日1次;尼莫地平20mg,口服,每日3次。

  1.4.2  对照组 

  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口服,每日1次;尼莫地平片20mg,每日3次。

  1.5  疗效评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脑动脉硬化症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拟定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改善,主要检查指标结果基本正常。有效:症状大部分消失,体征及主要检查指标结果有改善。无效:各种症状及检查指标结果均无改善者。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病程、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卒中史、冠心病和合并用药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例(略)

  2.2  治疗前两组主要症状严重程度的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眩晕、头痛、耳鸣和肢端麻木等方面症状相似,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主要症状比较  (略)

  2.3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比较分析两组脑动脉硬化症主要症状,治疗组在眩晕、头痛、耳鸣和肢端麻木等方面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体疗效75%显著高于对照组33、7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表3。表3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体疗效比较  例(略)

  3  讨论

  本组病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卒中史、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病程、合并用药等方面均差异无显著性,表明两组具有明显的可比性。

  脑动脉硬化症[3]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硬化、细动脉透明变性等脑动脉壁变性所引起的脑部供血障碍和脑细胞弥漫性改变,从而产生脑功能减退、精神障碍和神经局部损害症状。由于乐脉颗粒具有行气活血、化瘀通脉的作用,故可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本组病例治疗组总体疗效75%,为对照组(33、75%)的2倍多,表明其对脑动脉硬化症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总之,乐脉颗粒能明显改善脑血液循环,对脑动脉硬化症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脑动脉硬化症诊断标准,1978,11:12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2辑.1995,210.

  3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271-279.

  作者单位:410014 湖南长沙,白沙集团保健站

  (编辑:汪  洋)


 

作者: 雷映兰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