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22期

预防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几种措施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静脉输液是抢救病人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如果输入药物、输液器具或配液加药及输液过程被热源、细菌及微粒污染,可造成发热反应,不但加重病情,还可以引起休克甚至死亡。为有效地减少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同行们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针对导致静脉输液反应的临床常见因素及其预防措施介绍如下:(1)加......

点击显示 收起

     静脉输液是抢救病人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如果输入药物、输液器具或配液加药及输液过程被热源、细菌及微粒污染,可造成发热反应,不但加重病情,还可以引起休克甚至死亡。为有效地减少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同行们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针对导致静脉输液反应的临床常见因素及其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1)加强责任心,严把药物器具关。液体使用前要认真查看标签是否清晰、有无过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药物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明度的改变。输液器具及药品的保管要做到专人保管,按有效期先后使用。输液器具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包装袋有无破损,用手轻轻挤压塑料袋看有无漏气现象。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

  (2)应用现代理论,把好药液配制关。

  (3)改进安瓿的割锯与消毒。很多学者对安瓿玻璃微粒污染的预防进行了探索,认为按教科书要求的常规:折断安瓿前后各消毒一次,在大量的临床输液操作中很难做到,采用安瓿锯痕后用0.5%强力碘棉签一次消毒后折断,能达到无菌目的,且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4)改进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  将液体加药时习惯的垂直进针该为斜角进针,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瓶塞成75°角刺入,并轻轻向针头斜面的反方向用力,可减少胶塞碎屑和其他杂质落入瓶中的机会。

  (5)避免加药时使用大针头及多次穿刺瓶塞,液体中需加多种药物时,避免使用大针头抽吸和在同部位反复穿刺,插入瓶塞固定使用一枚针头,抽吸药液时用另一枚针头,可减少瓶塞穿刺次数,以减少瓶塞微粒污染。据报告,已有研究者将加药针头进行改进,将传统的针尖做成圆锥形,方形的针孔开在针头的侧面。以减少穿刺塞产生的微粒污染。

     (6)加药注射器的使用。加药注射器要严格执行1人1具,不得重复使用。提倡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这是目前预防注射器污染的有效措施。

  (7)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8)环境空气的净化。治疗室按常规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晚消毒1h每日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进行室内、门窗、台面、治疗车及地面湿式擦拭2次。每周治疗室空气细菌监测1次。配药及输液操作过程中,减少治疗室及病房人员流动,避免扫地、扫床,以减少空气中的尘粒。

   (9)避免液体输入操作污染。静脉输入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瓶塞、皮肤穿刺部位消毒要彻底,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有资料显示: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排出初液10~15ml可使热源反应发生率为0.125%。而排出3~5ml,热源反应发生率则为0.533%。同时熟练过硬的穿刺技术及穿刺后的良好固定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增加的污染。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可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而发生的热源反应。

  (10)合理用药,注意配合。液体中严禁控制加药种类,多种药物联用尽量采用小包装溶液分类输入。两种以上药物配合时,注意配合禁忌,配置后要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浑浊。配置粉剂药品要充分振摇,使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药液配置好后检查无可见微粒方可加入液中。液体现用现配可避免毒性反应及溶液污染。

  综上所述,导致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药物质量,输液器具及加药配液操作过程中的微粒污染。操作环境空气的洁净度也不可忽视。预防输液发热反应,提高输液质量,保证用药安全,必须做到液体无菌、无热源、无有害微粒及操作中防止污染。把好药物关、器具关、操作关及环境空气关等可使输液发热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作者单位: 464000 河南信阳,解放军第154医院三内科

  (编辑:若木)


 

作者: 陈安玲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