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22期

p53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p53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关系。结果在5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53基因表达率为42%(21/50)。结论p53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免疫活性增高而显示过度表达。p53染色均定位于癌细胞核内,其表达阳性率及阳性细胞核染色强度在结直肠癌不同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中显示出一定差异,即分化程度越低,p53表达阳性率越......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p53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关系。方法  以免疫组化ABC方法程序进行。结果  在5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53基因表达率为42%(21/50)。其中乳头状腺癌阳性率为3%(3/10);高分化腺癌为38.9%(7/18);中分化腺癌为46.2%(6/13);低分化腺癌为55.6%(5/9);5例正常结构组织均为阴性。结论  p53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免疫活性增高而显示过度表达。p53染色均定位于癌细胞核内,其表达阳性率及阳性细胞核染色强度在结直肠癌不同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中显示出一定差异,即分化程度越低,p53表达阳性率越高,阳性细胞染色程度越强。提示结直肠癌与p53基因突变或超表达有非常密切关系。

  【关键词】  结直肠癌;免疫组化技术;p53基因;基因表达;免疫活性;单克隆抗体
 
    p53基因突变与恶性肿瘤发生和演变的关系是当前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p53基因突变检测方法,需要复杂的DNA印迹实验的测序技术[1]。因此,普及比较困难。笔者用p53单抗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以探讨p53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选择

  50例结直肠癌标本为本院外科手术根治标本,5例正常结直肠组织标本。标本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制片,每例连续切片3张,切片厚为5μm,分别用于HE及p53染色。

  1.2  试剂 

  鼠抗人p53(DO-7)单抗及生物素鼠抗IgG均为DAKO公司产品。ABC试剂盒为美国Vector实验室产品。p53(DO-7)的稀释浓度为1:50。

  1.3  方法 

  以免疫组化ABC法[2]程序进行,最后DAB显色,在每次染色都设有p53空白作阴性对照。

  1.4  检验标准 

  根据细胞染色程度阳性细胞染色及着位点分为阳性、弱阳性及阴性。阳性:在细胞核内出现大的棕黄色的颗粒,排列紧密。弱阳性:在细胞核内出现棕色颗粒。染色着位点均在细胞核内,疏松散在。阴性:在细胞核内无棕色颗粒出现。

  2  结果

  2.1  HE切片观察结果 

  将50例结直肠癌按《全国大肠癌病理研究统一规范标准》[3]分为:乳头状腺癌10例;高分化腺癌18例;中分化腺癌13例;低分化腺癌9例。正常结直肠组织5例。

  2.2  p5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结果 

  5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53表达的阳性率为42%(21/50),其中乳头状腺癌10例,以弱阳性为主3例(30%);高分化腺癌18例;以弱阳性为主7例(38.9%);中分化腺癌13例,以阳性为主6例(46.2%);低分化腺癌9例,以阳性为主5例(55.6%)。5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p53的表达均呈阴性。阳性细胞染色着位点均位于癌细胞核内,呈大小不等的棕色颗粒。

  3  讨论

  p53基因是位于17号染色体短臂上(17q13),其编码为53KD的磷酸化核蛋白,该蛋白能与序列特异性DNA结合,通过DNA复制的影响而参与正常细胞的生长。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p53蛋白维持在较低水平,半衰期亦较短约6~20min,而且性能极不稳定,用一般组织方法很难测出。当p53基因突变时,其蛋白产物出现超表达,半衰期延长。此时,一般认为用组织学方法可测出的p53超表达,即表示p53基因发生突变。一旦该基因发生突变,p53失去对细胞生长调控,导致细胞恶性增殖。目前认为p53基因是癌抑制基因,基因产物的正常功能消失,使p53蛋白编码中基因调控失调,发生点突变或缺失,导致p53蛋白的积聚。实验证明许多结肠癌细胞中17号染色体短臂的缺失与p53基因的等位丢失以及残留等位基因的突变相关联[4]。本组p53的检测结果表明,50例组织中p53超表达占42%,基本上与文献报道相一致[5~7]。提示:结直肠癌与p53基因突变或超表达有非常密切关系。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及不同分化程度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分化低的p53超大型表达率高,阳性细胞着色程度也较深。近年来,在许多恶性肿瘤如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神经纤维肉瘤等已发现p53基因异常。因此,p53基因突变不是结直肠癌所独有,而广泛分布其他常见肿瘤中,对p53基因异常变化的分布范围及其作用尚需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波.肝细胞癌p53基因的分子病理学研究.中华病理学杂志,1993,22(1):16.

  2  石善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9.

  3  全国大肠癌病理研究协作组.全国大肠癌病理研究统一规范,1982.

  4  王勇.p53基因的进展.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3,20(3):129.

  5  Porter PL.Widespread p53 Overexprssion in Human Malignant Tumours.Am J Pathol,1992,140:145.

  6  Rodrigues NR.p53 mutations in Colorectal Cancer.Proc Natl Acad Sci(U.S.A),1990,87:7555.

  7  Van Den Berg FM.Expression of the unclear Oncogene p53 in Colon Tumours.J Clin Pathol,1989,157:193.

  作者单位: 1 157011 黑龙江牡丹江,解放军第209医院

  2 黑龙江牡丹江,牡丹江市妇产儿童医院

  3 黑龙江牡丹江,牡丹江市先锋医院
   
  (编辑:若木)

作者: 李向阳,林乐远,刘宏宇,李丹,王建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