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24期

运用清热泄浊通络止痛法治疗痛风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痛风(高尿酸血症)是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组疾病,20世纪80年代以来,痛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并且随年龄的增加,原发性痛风有逐年增长的趋势。高尿酸血症可引起痛风、间质性肾炎,尿酸性肾病与肾功能不全,不坚持治疗的患者约1/4死于肾功能不全[1],且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

点击显示 收起

  痛风(高尿酸血症)是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组疾病,20世纪80年代以来,痛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并且随年龄的增加,原发性痛风有逐年增长的趋势。高尿酸血症可引起痛风、间质性肾炎,尿酸性肾病与肾功能不全,不坚持治疗的患者约1/4死于肾功能不全[1],且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发生有相关性,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大大增加,因此重视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已引起临床的普遍关注。痛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与痹证中的“热痹”、“历节”、“白虎历节”等相似,皮下痛风结石则类似于中医学的“痰核”[2],祖国医学历来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要防重于治,故痛风治疗的目的首当预防其发作,阻止痛风结节形成,保护肾功能。因此我们运用辨证施治的方法,用于该类患者,并将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39例,均来自我院内分泌科,其中门诊患者32例,住院患者7例。其中男38例,女1例,年龄19~75岁,19~30岁2例,31~50岁15例,51~70岁19例,70岁以上3例。关节疼痛发生在足趾关节处25例,合并足背痛者3例,合并手指关节疼痛者3例。其它有踝关节疼痛3例,足小跖趾关节疼痛2例,痛风结节形成者6例,合并早期肾脏功能不全,SCr133~221mmol/L者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血尿酸增高(440~710mmol/L),并排除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2  治疗方法

  2.1  控制饮食  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如豆制品、动物内脏、鱼、虾、蛤类等,慎食坚果类,勿饮酒,多饮水。忌食荤腥发物。

  2.2  药物治疗  采用中药煎剂内服。治法清热泄浊,凉血通络。拟方痛风康,用黄柏10g,苍术10g,苡仁15g,川牛膝10g清利下注之湿热,蒲公英30g,萆薢15g清热除湿解毒,虎杖30g,秦艽15g,益母草15g清凉血热而除湿,玉米须30g,车前子15g(包煎)利小便清湿热,丝瓜络30g通络止痛。随症加减:关节肿痛、红不明显者,加白芥子10g,制胆星10g以涤痰散肿止痛;有早期肾脏功能损害(SCr 133~221mmol/L)者,加制军10g,六月雪30g以泄浊保肾;常规加服苏打片0.5g每日3次,以增加尿路中尿酸的溶解度;疼痛部位外敷本院制剂青敷膏,待症状缓解及血尿酸降至≤440mmol/L时,改服本院制剂痛风康合剂(组成同上),50ml,每日3次,维持治疗。上述治疗期间不加用其它治疗痛风的化学药物。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1)一般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2)疼痛观察:显效:经上述治疗,足趾关节处疼痛1周内缓解;有效:经上述治疗,足趾等处关节疼痛1个月内逐步缓解;无效:经上述治疗关节疼痛不能缓解。(3)血尿酸观察:显效:1个月后复查血尿酸低于440mmol/L,连续3个月以上复查结果正常;有效:每隔1个月复查1次血尿酸,呈下降趋势,3~6个月内降至正常;无效:血尿酸指标不降。

  3.2  治疗结果  观察病例中未见血常规异常,肝肾功能用药前正常范围者服药后未见异常,肾功能在SCr 133~221mmol/L者用药后未见恶化。服药时间3个月~3年不等,显效17例,好转20例,2例无效,其中1例疼痛缓解不明显,1周后疼痛加剧,考虑与饮食控制不严有关,另1例疼痛能够缓解,但血尿酸半年内下降<440mmol/L。

  4  讨论

  祖国传统中医学认为痛风系由素体脾肾不足,加之饮食失节,过食膏粱厚味,以致湿热内蕴,下注下肢关节,阻于脉络,表现为肢体多处关节红肿热痛,痛风结节形成等临床特点。龚廷贤《万病回春》指出:“一切痛风肢体痛者,痛属火,肿属湿——所以膏粱之人,多食炒、炙,酒肉、热物正蒸脏腑,所以患痛风,恶疮墉疽者最多。” 认为是膏粱厚味,内生湿热阻痹,不同于《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的风湿痹证。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痛风的基本病机为素体肝肾阴虚,筋脉失养,复加思虑伤脾,伤食伤胃,运化失职,滋生湿浊,内蕴化热,煎津成痰,久则入络为瘀。兼以感受外邪或过度疲劳,浊邪凝聚,气机逆乱,痰瘀相并,气滞血瘀而发病。鉴于此,我们认为治疗当以清热泄浊、通络止痛。清热泄浊可以控制急性发作,改变机体内环境,调整血液酸碱度,降低血尿酸,阻止湿浊瘀毒相互化生,从而使热毒湿瘀之病理环节得以中止,又可减少复发,避免对肾脏的损害,减少副作用,防止痛风石形成。为此,所拟痛风康方既适用于急性发作期以及合并轻度肾功能损害氮质血症期者,或者不适用使用化学药物治疗之痛风患者,也适用于缓解期维持用药,临床观察表明,该辨治方法具有良好止痛作用的同时,能有效降低尿酸,用药过程中,未发现对造血系统,肝肾功能有不良影响;组成药物中清热解毒类中药有一定抗炎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还证实黄柏、泽泻、车前子等具有促进尿酸排泄作用[3]。

  现代医学认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主要病因是尿酸产生过多或肾脏排泄不足,治疗方面,该病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除少数由于药物引起者停药后可缓解外,大多缺乏病因治疗,故不可根治。用药包括阻止尿酸盐结晶引起的关节及周围组织内炎症的抗炎药物,如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NSAID)、ACTH或糖皮质激素等,副反应有胃肠道、心血管、骨髓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其次有排尿酸药物,如丙磺舒、磺吡酮、苯溴马隆等,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激发急性关节炎及加重肾脏负担等;第三类为抑制尿酸合成药物,目前只有别嘌醇,副作用有胃肠道刺激、皮疹、发热、肝损害、骨髓抑制等,多发生在肾功能不全者。故上述药物中抑制血尿酸生成的药物别嘌醇,和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苯溴马隆等不宜用于急性期;且由于上述药物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故不宜长期使用。

  而运用辨证施治的方法,在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治疗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且长期使用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避免了现有西药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为该病治疗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今后将通过对复方制剂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获得现代医学更直观的证据。

  【参考文献】

  1  尹潍.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23(4):219-221.

  2  单兆伟,刘沈林,黄峻.内科多发病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0.

  3  胡佩珍,张树基.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86.

  (编辑:齐  永)

  作者单位: 210029 江苏南京,江苏省中医院

作者: 戴芳芳,葛亮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