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期

浅析静脉穿刺失败后补救方法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静脉穿刺技术在献血者服务中显得尤为重要。每一位献血者都不愿意在献血过程中被扎两针,怎样保证一针率,除了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外,笔者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就静脉穿刺失败后一些补救措施与同行加以探讨。(1)静脉穿刺后,开始血流顺利,可过一会后,血流慢了甚至停流,献血员手变得苍白、冰凉。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止......

点击显示 收起

  发展无偿献血事业,为献血者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服务是采供血机构一直追寻的目标。静脉穿刺技术在献血者服务中显得尤为重要。每一位献血者都不愿意在献血过程中被扎两针,怎样保证一针率,除了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外,笔者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就静脉穿刺失败后一些补救措施与同行加以探讨。

  (1)静脉穿刺后,开始血流顺利,可过一会后,血流慢了甚至停流,献血员手变得苍白、冰凉。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止血带绑扎过紧,压迫动脉,影响动脉血流量,同时也阻止了静脉血的回流。此时应松开止血带,待献血员手臂颜色恢复正常后,再绑扎好止血带,血液就会顺利流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影响流速。可适当改变针头的角度和方向,或稍微改变穿刺肢体的位置,直至血流通畅为止。

  (3)针头斜面一半在管腔外,而使血流缓慢。判断是否出现这种问题,就是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隆起。如果是很缓慢的隆起,可能是针头斜面一半在管腔外。此时,继续向血管内进针少许即可。

  (4)血管痉挛影响血液流速。其原因是:反复穿刺刺伤血管周围神经和血管组织,引起交感神经(即缩血管神经)的兴奋,使静脉收缩而影响血液流速。这时,采血者可用按摩、热敷等方法,解除血管痉挛。如血液仍不流畅,应立即拔针。

  (5)血管塌陷,影响血液流速。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①穿刺的是肘正中部位较大静脉周围的小静脉(如副头静脉、岛头静脉等),引起血管塌陷。所以采血时应尽量选用肘正中部位较大的静脉(如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以避免血管塌陷。

  ②献血员精神过度紧张,也可引起血管塌陷。要热情向献血员讲解献血基本常识,解除其思想顾虑,使其精神放松。

  ③止血带绑得距穿刺点过远,而引起血管塌陷(一般止血带距穿刺点处约6cm)。应重新调整止血带的位置。

  ④血管内压力不够而引起血管塌陷。可以轻轻拍打血管上方皮肤,也可以捏起血管上方皮肤,这样,血液就可能畅通的流出。

  ⑤有的献血员皮下脂肪少,静脉虽显露但弹性差,易滚动,穿刺针扎进去后,血管往往随着针尖移动,造成穿刺失败。遇到这种情况,一般选用比较固定的肘正中静脉穿刺。穿刺时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消毒后,按住穿刺血管的上下方,再行穿刺;或穿刺针头直接以圈套角度从静脉的上方向下穿刺,这样较易成功。

  ⑥有的献血员皮下脂肪厚,多数静脉不显露,往往反复穿刺,不见回血。这时,可用消毒过的食指,按血管解剖位置进行触摸,待摸清静脉走向后再行进针。进针角度应稍大,但不宜过深,过深易穿透对侧血管壁而导致失败。

  ⑦若遇一条血管往上分为两条比较接近,而且清、粗、平、直、充盈的血管,就选择交叉点为进针点。这样,如果一侧静脉穿刺失败,可在常规消毒针颈及周围皮肤的情况下,将针颈退至原皮肤进针点,针尖不拔出皮肤,同时用无菌棉球压迫原静脉进针点。然后调整进针方向,向另一条静脉重新穿刺,将原静脉进针点用无菌棉球压好,直至采血结束。此法不必更换采血器材,献血员痛苦小,并减少血液污染机会。

  (6)静脉穿刺失败,经过长时间的补救,血液仍不能顺利流出。可能是采血管或针头内有凝块。应另换针头或采血器,更换部位重新穿刺。

  (编辑:齐  永)

  作者单位: 266071 山东青岛,青岛市中心血站

作者: 胡勃,高丽,张玲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