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期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经验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周围性面瘫大多由茎乳突孔内的病毒侵入面神经引起组织或骨膜炎压迫起病。故笔者将10多年运用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介绍如下。2治疗方法及结果2。113例中,2例好转并遗留轻度上下眼睑闭合不完全拒绝继续治疗外,其余111例患者均获满意疗效。...

点击显示 收起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周围性面瘫大多由茎乳突孔内的病毒侵入面神经引起组织或骨膜炎压迫起病。治之宜祛风痰,通经络。故笔者将10多年运用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介绍如下。

  1  病例资料

  入选病例113例,男69例,女44例,年龄4~65岁,其中儿童8例;病程0.3~0.6年,其中4例是复发患者。临床表现为患侧面部红肿板滞、耳后乳突周疼痛、流泪流涎、嚼食屯腮、眼睑不能闭合且有异物感、鼓气不充。严重者头晕目眩、发音不清,(先期自疑有风寒感冒或患红眼之兆)数小时或数天症状渐渐明显,苔白脉弦或滑。

  2  治疗方法及结果

  2.1  方药组成  全虫60g,白僵蚕60g,白附子60g,蝉蜕10g,首乌粉80g,当归10g,麝香0.3g,共研末制成胶囊,每粒0.5g,成人每日2次,每次10粒,葱白汤(连根须的小香葱2根加鲜姜3片煮汤)送服,发汗者效佳。若无不适感可增至15粒,每日不超过40粒,儿童每日3次,每次2~3粒。10天为1个疗程。一般需1~3个疗程。不良反应有:服药后有头晕目眩、心悸、口干等。注意事项:胃溃疡患者慎用、孕妇禁用,禁忌油腻生冷之品。

  2.2  针灸处方  若左侧患病者,取阳白透鱼腰、丝竹空透太阳、耳门透听会、颊车透地仓、外迎香透四白,顺时针方向针刺。配风池透完骨,前3~5天针刺双侧合谷(强刺激),以后每次针患侧合谷得气即可。若迎风流泪配睛明穴不发针(儿童针刺不留针),取针时按压片刻防止内眦血肿。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不发针)。每次留针30min,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即可见效。97%以上患者一般不超过2个疗程就可见效。113例中,2例好转并遗留轻度上下眼睑闭合不完全拒绝继续治疗外,其余111例患者均获满意疗效。

  3  讨论

  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是风中经络。系因风痰阻于头面经络所致。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阳明内蓄痰浊,太阳外中于风,风痰阻滞于头面经络,则经隧不利,筋肉失养,故“不用”而弛缓,无邪之处,气血尚运行,相对而急,缓者为急者牵动,致口眼歪斜。《金匮要略》:“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口呙辟不遂"。本方药以牵正散为基本方:入足阳明胃经,走头面,祛风止痉,燥湿化痰。使风去痰消,经络通畅,诸证可愈,防止“闭门留寇";而针法采用透穴:一是减少多针针刺,少痛苦。二是能够使针体大面积潜行刺激面神经末梢、促进供血恢复面神经功能。针药结合取长补短、相互辅佐,达到作用互补、疗效叠加的目的。笔者忌用电针,曾临床对照:电针法结果治愈率低,治疗时间长,后遗症多(可能是刺激频率快干扰了人体生物电场或肌耗氧增高,经络得氧少之故)。而临床采用针药结合治疗时间短,总有效率可达98.4%以上。特别是病程迁延数月治疗未愈患者,经过权衡利弊针药结合,坚持此法治疗疗效显著。同时配合一些重要的辅助治疗如:嘱患者自备小镜子于身边,每天数次用于做面肌功能训练,鼓腮、露齿、抬眉、按摩等与前相对照。同时做好保温不受寒凉。经常与患者交流进展情况,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保持愉快的心情等一系列工作,有助于提高康复率。

  (编辑:石  岚)

  作者单位:224000 江苏盐城,盐城市红十字博爱医院

作者: 孙国富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