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3期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死亡率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结果本组体外循环手术24例(CCABG),非体外循环手术(OPCABG)32例。结论了解并掌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死亡率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结果  本组体外循环手术24例(CCABG),非体外循环手术(OPCABG)32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16例。其中心房纤颤12例,频发性室性早搏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呼吸机辅助3~12h,平均7.2h。术后病人均恢复良好,跟踪随访生活质量提高,无心绞痛发作。结论  了解并掌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

  冠心病系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管腔逐渐狭窄、甚至完全堵塞,限制或完全中断了心肌的血液供应,引起临床上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一系列严重的心肌缺血病症。冠心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前三位。我国对40岁以上的人群调查,冠心病发病率为2%~4%,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995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估算我国冠心病死亡例数为每年110万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已被公认为是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改善心肌缺血、解除或缓解心绞痛症状、防止心肌梗死、改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以及延长寿命[1]。通过术后严密的监护及高质量的护理,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手术效果。本院自2002年12月~2005年10月行冠状动脉搭桥术56例,本组体外循环手术24例(CCABG),非体外循环手术(OPCABG)32例,术后病人均恢复良好,跟踪随访生活质量提高,无心绞痛发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6例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确诊实施OPCABG,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35~76岁,平均(52.3±6.2)岁;NYHA心功能(2.4±0.8)级。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稳定型心绞痛1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5例,合并升主动脉广泛钙化1例,合并室壁瘤2例;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冠脉单支血管病变2例,2支血管病变12例,3支以上血管病变42例;无合并严重瓣膜疾患。左室射血分数(51.8±16.2)%。

  2  结果

  本组56例中体外循环下手术24例,非体外循环下手术32例,共搭桥179支,平均3.2支/例。术后发生心房纤颤12例、频发性室性早搏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均经药物治愈。呼吸机辅助3~12h,平均7.2h。无围手术期心梗及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无近期死亡。

  3  护理

  结合本组护理体会讨论如下。

  3.1  术前护理

  3.1.1  注重健康宣教、实施整体护理  建立护理病历,与病人共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带病人去看经搭桥后的病人情况。

  3.1.2  增加营养  根据身高体重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制定营养食谱,以利术后恢复。应控制肥胖病人热量摄入,控制体重,以减轻心肌耗氧量。

  3.1.3  合并症的护理  本组中有42例患者合并高血压,16例合并糖尿病。术前均需药物治疗,结合合理的饮食,科学的运动计划,尽量使血压、血糖维持在最佳状态。另外,术前根据病情需要调整好β-受体阻滞剂、硝酸盐类、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的剂量,调节好血脂,控制心率、血压,术前最佳心率在60次/min左右,血压130/85mmHg以下。

  3.1.4  旁路供材的保护  大隐静脉将用做旁路材料,术前避免损伤和炎性反应,禁忌下肢静脉注射。

  3.1.5  做好术前准备  (1)皮肤:备皮范围前胸至双侧腋后线,上起颌下,下至双足,剃净汗毛避免损伤皮肤。术前晚沐浴、更衣、更换床单元。紫外线房间消毒1h。(2)肠道:术前一日中午开始以番泻叶泡水服清洁肠道、防止术后腹胀及减少术后内源性感染的机会。(3)呼吸道:①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控制呼吸道感染。术前氧气吸入,每日3次,每次1h,改善心肌缺氧状态。训练病人掌握腹式呼吸、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方法,鼓励病人吹气球、练习憋气达45s以上,锻炼肺功能。②术前长期吸烟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另外,术前合并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左室射血分数减低等均是术后低氧血症的影响因素。因此,术前禁烟至少1个月,保持口腔卫生。术前请口腔科洁牙。每天4次刷牙,5次漱口(3%双氧水及1/5000呋喃西林液)。(4)训练病人床上排便。(5)做好心理护理,稳定病人情绪,保证病人充分休息。在执行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减少患者的恐惧,以便更好配合。大部分患者术前心绞痛反复发作,生活质量差,他们既希望通过手术解除痛苦,又担心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护理评估中发现90%以上患者有恐惧与疑虑心理,畏惧死亡,男性尤为明显[2]。术前将患者安置于小病室或单人病室,护士关心、体贴患者,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3]。我们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职业特点、文化程度不同,采取不同方式尽量解除患者及家属的思想顾虑,如注意在称谓上满足他们的心理要求,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多与患者谈心,介绍手术过程及优点,术后成功的经验。向患者讲清楚术后监护的意义,各种管道的用途及重要性,以便患者术后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

  3.2  术后护理

  3.2.1  血流动力学监测  术后早期患者带有桡动脉插管、中心静脉插管和漂浮导管等,可以动态检测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持续心排量、心脏指数、血氧饱和度等,维持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水平,既能保证各脏器的血流供应,又能促进缺血坏死心肌组织的恢复,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一般要求血压维持在90~120/60~90mmHg、心率60~90次/min、中心静脉压(CVP)8~15cmH2O之间,尿量达1ml/(kg·h)以上为宜。术后病人常因低体温、手术应激、血容量不足、外周阻力增高致血压过高、心动过速及心肌氧耗量增加,适当应用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补充血容量、调整酸碱平衡。CABG术后心律失常以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4]。本组术后发生心房纤颤6例、频发性室性早搏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均经药物治愈。不能及时转复一定要查清原因及时处理,在纠正酸碱失衡、改善缺氧、平衡容量的基础上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围术期心肌梗死是CABG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5%。本组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但笔者认为:术后监测标准导联心电图、动态观察心肌酶变化应列为常规。 如术后出现胸前导联ST段异常抬高,药物不能控制者应尽快报告医生开胸探查,必要时重新搭桥。

  3.2.2  呼吸系统的护理  术后呼吸道管理极为重要。气管内吸痰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做到“一管一吸”。当病人循环稳定,自主呼吸恢复后应尽早拔管,减少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5]。慢性肺病患者应积极控制炎症,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及时应用解痉平喘药物,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可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护理可采取下列措施:(1)术后患者带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正确设置呼吸机参数并依病情和血气分析情况随时调整。(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本组有5例呼吸道分泌物多且粘稠,采用纤支镜经气管插管吸痰,均有效地防止了肺不张及肺部感染。(3)注意观察痰的量、色,及时听诊肺部情况,掌握呼吸音的变化,有无干、湿罗音及痰鸣音等,及时吸痰,吸痰前吸纯氧1min,以减少吸痰所致的缺氧。(4)拔除气管插管后,要使患者半卧位,尽早下床,使膈肌下降,增加肺的顺应性,防止肺部并发症。(5)雾化吸入,每日3次,每次15~20min,以利排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治肺部感染。

  3.2.3  管道的护理  (1)气管插管对神志清醒的患者来说,有不舒服的感觉,应告诉患者插管的目的,勿咬管,可用手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愿。(2)胸腔闭式引流管要及时挤压保持通畅,防止血块堵塞,避免扭曲受压,严密观察引流液量和性质,如引流液每小时大于100ml,持续3h,可能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另外,每24h更换水封瓶内的液体。

  3.2.4  患肢的护理  手术常规使用大隐静脉作为血管移植物,因此术后应加强患肢的护理,抬高患肢。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肢端色泽、温度及动脉波动情况,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的伤口要定期松解。鼓励患者早期活动肢体,可有效改善肢体肿胀、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有助于侧支血管的建立。

  3.2.5  血糖的监测  患有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均高于正常,必须用药物控制。间断监测血糖浓度,必要时每小时检测1次,及时调整胰岛素及其他降糖药物剂量。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变化及主诉,有饥饿感时及时进食以免发生低血糖。

  3.3  康复期的护理

  (1)指导并协助患者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易消化食物,以增强体质,促进康复,可由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

  (2)教会患者有效的咳嗽排痰,做深呼吸运动,有意识地锻炼肺功能。

  (3)帮助患者做梳头、端碗等动作,协助锻炼上肢功能,恢复自理能力,抬高患肢(取大隐静脉的下肢),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水肿和血栓的形成。

  (4)教育患者术后戒烟,坚持锻炼,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降低心血管发病危险因素,使患者掌握有关冠心病预防、治疗方面的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改善术后生活、生存质量[6]。

  总之,充分的术前准备与心理护理,术后细致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重症护理,是重度肺功能减退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康复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围术期护理,将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周谦君,朱洪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运动耐量改善的影响因素.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2,9(3):158.

  2  宋晓波.影响男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治疗的因素.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7):337.

  3  潮欣畅.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的术前护理干预.中华护理杂志,2001,36(9):660.

  4  陈鑫,郭子黄,陈振强,等.连续1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0,16(1):20.

  5  陈玉红,刘桂英,许建文,等.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108.

  6  郑耀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预防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58.

  作者单位:271000 山东泰安,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心外科

  (编辑:齐  永)

作者: 王玉梅公斌李英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