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3期

肺切除术后发热的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肺切除术后发热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原因却较复杂。术后发热212例,其中161例于术后3天内恢复正常,38例在1周内渐恢复正常,余13例发热超过1周。发热的诊断标准:凡腋表测量,体温超过37。感染性发热的诊断标准:(1)临床上有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点击显示 收起

  肺切除术后发热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原因却较复杂。回顾本院2000年1月~2005年10月,本科行开胸肺切除手术298例,男227例,女71例,年龄25~75岁。术后发热212例,其中161例于术后3天内恢复正常,38例在1周内渐恢复正常,余13例发热超过1周。发热的诊断标准:凡腋表测量,体温超过37.4℃,持续3天以上者[1]。感染性发热的诊断标准:(1)临床上有感染的症状和体征;(2)胸部X线或CT检查肺部有炎症阴影;(3)胸内白细胞总数达0.5×109/L以上;(4)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加或不增加,但中性粒细胞超过80%;(5)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因肿瘤发热的诊断标准:(1)凡经X射线、CT、体检、细菌学检查,均未发现感染证据;(2)大剂量抗生素治疗7天以上发热无变化;(3)应用激素治疗,发热完全消退并维持正常体温[2]。本科统计数据中212例中有161例在术后3天内恢复正常,这应视为术后吸收热所致体温升高,余51例均行X线、胸部CT、腹部B超学检查、痰菌培养+药敏试验,有胸水者行胸水细胞学检查,其结果见表1。

  表1  病原菌种属构成 (略)

  以上51例中有8例痰中查到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另外2例肿瘤出现肾上腺转移,1例肝转移,胸转移2例,椎体转移2例,1例切口下至肋沟肿瘤种植,本组感染发热的发生率为7. 82%,国外报道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5%~13.2%,发热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开胸手术后发热最常见原因为细菌感染,部位包括肺、气管、胸壁、胸腔、切口等[3],本组结果显示感染占80.01%。而细菌学结果既是诊断的关键,又是治疗的依据。本组感染的细菌中,最常见的是革兰阴性菌,以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细胞占绝大多数,而这些均为条件致病菌,临床上细菌培养往往为阴性且滞后,故应反复多次检测培养,抗生素应按药敏结果足量应用,兼顾球菌和杆菌。真菌的感染也不容忽视,本组中有8例合并真菌感染,大量使用抗生素更应注意抗真菌药的联合应用。有学者提出,对II类切口抗生素应用控制在7天之内,但临床上很难做到,因为与手术过程有关的感染一般发生在7天内,值得注意的是对长时间联合用药抗生素效果不佳者,应考虑分支杆菌感染等的可能性。对肿瘤患者应警惕肿瘤转移,特别是肾上腺转移。肿瘤患者术后结核复发或感染肺结核不易被认识,以血播表现的肺结核易误诊为肿瘤血行转移。本组2例肺癌患者术后发热不退,余肺及对侧肺均有粟粒样结节,持续咳嗽,痰中带血,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后痰中查到结核菌,予抗痨治疗,症状好转,病变吸收。
  
  肿瘤患者,慢性病患者长期消耗,免疫力低下,加上开胸手术等原因,易合并医院感染[3]。但肿瘤的转移与复发有时更出乎意料。术前全面检查未发现转移,经过手术后10天便出现占位,生长异常迅速。本组1例肺癌肉瘤患者,顺利行肺叶切除术,术后3天高热,CT示余肺胸腔大片高密度增高影,怀疑是脓胸或血肿,予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无效,手术后16天再次开胸,见切口胸肋骨表面已长满直径约2~3cm大小的息肉样肿瘤。肾上腺、脑及椎体均是肿瘤易转移之部位,初期多无症状,易被疏忽,但却是发热的原因之一,本组2例肾上腺,2例脑转移就说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  戚仁铎,王发赤.诊断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9.

  2  裘法祖,孟承伟.外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49-354.

  3  黎介寿,吴孟超,孙玉鹗.手术学全集,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92-194.

  作者单位: 266400 山东胶南,胶南市人民医院

  (编辑:若  木)

作者: 黄成辉张梅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