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5期

扩张型心肌病致恶性心律失常的抢救与护理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当DCM发展到心功能不全时,最常伴发的心电图异常是室性心律失常,易反复发作复杂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病死率高,要求医护人员除迅速做出诊断外,还必须熟练掌握电除颤等各项抢救技能。2004年2月~2005年10月本科收治DCM并发恶性心律失常12例,医务人员及时发现病情,熟练的抢......

点击显示 收起

    近年来心肌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扩张型心肌病(DCM)是最常见的类型,其临床特征为心室扩张、收缩功能减退,常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当DCM发展到心功能不全时,最常伴发的心电图异常是室性心律失常,易反复发作复杂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病死率高,要求医护人员除迅速做出诊断外,还必须熟练掌握电除颤等各项抢救技能。2004年2月~2005年10月本科收治DCM并发恶性心律失常12例,医务人员及时发现病情,熟练的抢救操作技术及精心护理,挽救了患者生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患者中,男8例,女4例;年龄36~58岁。按WHO的诊断标准诊断为DCM,患者均有胸闷胸痛病史,最短7年,最长15年,10例有晕厥病史,心功能均为Ⅲ~Ⅳ级,X线检查示心脏中度至重度增大,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内径为62~79mm,室壁运动弥散性减弱,EF 28%~49% ,心电监测示100%有室性心律失常。本组发生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室性心动过速10例,室颤2例。

    2  护理

    2.1  室速、室颤的救护  立即将患者安置在CCU监护病房,绝对卧床休息,给予24h专人护理,中流量氧气吸入(4~6L/min),以减少机体耗氧量。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遵医嘱予以乙胺碘呋酮、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静脉注射一定量后启用输液泵或微量泵持续输入,预防再发,同时控制输液速度。如无效,心电图仍为持续性室速,一旦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应予以同步电击复律,电量为200Ws,若一次复律不成功可重复进行或增加电量,直至复律3次或电量达300Ws为止;当为室速演变为室颤时,即行非同步电击复律(除颤),电量为200~300Ws,最大可达360Ws,并可重复施行。

    2.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即应做到严密监护心律、心率的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电击复律后连接多功能监护仪,最好监护7天,电击复律对心肌有损害,心电图可以出现一过性ST-T段压低,也可发生新的恶性心律失常或室速复发,消除诱因,对于频发多源、多形性室早要提高警惕并能及时积极处理,除颤器放置于床边,随时做好除颤准备。予以24h特级专护,密切观察心律、心率、意识的变化,每15~30min记录1次生命体征,为治疗提供依据。

    2.3  重视饮食与大便的监护  因患者心脏功能减退,如饮食不当、大便用力过猛极易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因而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和排便习惯,保持心情愉快。为保持大便通畅,每日晨责任护士为患者按摩腹部,耐心训练患者在床上使用便器及定时解大便。

    2.4  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及副作用  患者在抢救过程中静脉通路多,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要熟悉各通路药物之的配伍禁忌,及时正确选择药物入路,了解各种药物的给药方式,防止抢救过程中药物无法真正及时发挥疗效,同时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经电击复律后仍有室速复发的可能,故需继续静滴利多卡因和口服乙胺碘呋酮来维持,在静滴利多卡因时一定观察滴速,如药量过大,滴速过快,可出现嗜睡、谵语、昏迷等意识改变,甚至出现血压降低,呼吸抑制,如药量过少,滴速过慢,药物在血液中达不到有效浓度会影响疗效,所以输入时一定严格掌握滴速。同时还要监测血钾,低钾时利多卡因抑制钠内流,促进钾外流,作用减低,以至疗效差,血钾过高又可导致传导阻滞。在口服乙胺碘呋酮时护士要让患者服药到口后方可离开,向患者说明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当此药与地高辛联用时,应监测地高辛的浓度,而且还要观察患者有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黄视、心律失常等,及时地发现有无洋地黄中毒,并密切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及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5  做好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  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过度精神刺激、情绪激动为本病心律失常的诱因,加上在CCU病房,这些都使患者精神十分紧张,害怕自己发生意外。护理人员应镇定自若,以热忱、耐心、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对患者种种疑问的眼神、无声的问话,尽量耐心地听懂看明,给予适当的解释或解决,给患者以依靠感,在工作中深入浅出地向患者解释有关疾病的知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减少心律失常的诱因。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安排三班倒护士,24h守护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完成一切生活护理:(1)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让患者定时更换体位,每2h翻身一次,因活动而引起呼吸困难者绝对卧床休息,并用50%酒精按摩骨突出部位;(2)每日2次为患者做上下肢被动活动,患者起床、洗涮前先吸氧,缓慢活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3)保持室温,湿度适宜,预防感冒

    通过对本组患者,笔者的体会是,对DCM发展到心功能不全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首先要做好各项护理,避免各种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特别警惕药源性心律失常和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严密监测心律、心率的变化,一旦发生室颤,护理人员要做到“准”、“快”、“稳”,及时实施电除颤挽救患者生命,同时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以使此类患者转危为安。

    【参考文献】

    1  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06.

    作者单位: 161005 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编辑:邓  锋)

作者: 赵幸蕊, 刘淑文, 王玉洁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