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5期

儿童带状疱疹8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病,近年来明显增多,多见于成人,儿童带状疱疹患病率也逐年增加。笔者自1999年10月~2004年11月诊治儿童带状疱疹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例儿童带状疱疹患儿均为本科门诊病例,男5例,女3例。...

点击显示 收起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病,近年来明显增多,多见于成人,儿童带状疱疹患病率也逐年增加。笔者自1999年10月~2004年11月诊治儿童带状疱疹8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例儿童带状疱疹患儿均为本科门诊病例,男5例,女3例;年龄4~14岁,平均7.8岁,其中4~6岁2例(18%),7~9岁5例(63%),10~14岁1例(19%)。发病季节以秋、冬、春季多发,夏季发病较少,11月份为发病高峰月份。

    1.2  发病诱因  2例患儿发病前有明确的上呼吸道感染史,1例为扁桃体摘除术后发病,1例为外伤后发病,2例考试前后发病,无任何诱发因素的2例。既往有水痘史者4例。

    1.3  临床表现  6例患儿发疹前无全身症状,有轻度发热不适者1例,发疹前局部疼痛者1例,局部轻度瘙痒不适者3例。全部病例均有带状疱疹典型皮损特征,即在红斑基础上或正常皮肤上出现成簇的丘疹、丘疱疹、水疱,疱壁紧张,疱液清晰,可浑浊化脓,部分碎裂后形成糜烂面,最后干燥结痂,结痂而愈。侵犯肋间神经5例,腰骶神经1例,三叉神经3例,7例感轻度的瘙痒和不适感,没有任何神经痛症状,1例伴有轻度针刺或烧灼样疼痛感。其中伴有扁桃体炎3例,发热、乏力、食欲不振1例,轻度腹泻1例。

    1.4  治疗与转归  全部患儿均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d),肌肉注射或加液体中静脉滴注,年长儿用阿昔洛韦片3~6mg/kg每次,每日3次口服,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溃破和合并脓疱的皮损外搽百多邦软膏,共用7~10天。结果用药3~5天病情控制,5~9天水疱干涸结痂痊愈,平均7.6天痊愈。2例患儿痊愈后皮肤遗留色素减退斑及浅表瘢痕,无1例出现后遗神经痛。

    2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简称V-Z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1]。初次感染V-Z病毒后,为水痘或隐性感染,此后此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且沿脊髓后根或三叉神经的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各种诱发因素下发病。有关诱发因素,可因外伤、过度疲劳、各种感染、应用重金属药物等而诱发,肿瘤、放疗化疗后,使用细胞毒剂及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患者,皆有更增加V-Z病毒感染的危险性[2]。本组有6例发病前有较明确的诱发因素,这与儿童本身的免疫功能较弱,在一定诱因下,细胞免疫功能特别是特异性细胞免疫抵制可能是病毒再激活和发生播散的主要原因。本组儿童带状疱疹有以下特点:(1)发病季节以春秋冬季节好发;(2)儿童带状疱疹大多数无前驱症状,全身症状亦明显轻于成人,临床表现无神经痛或仅感轻微疼痛,以痒感为主;(3)儿童带状疱疹多发生于7~9岁年龄段,发病部位以肋间神经分布区最多;(4)儿童带状疱疹半数以上合并有其他部位的感染,主要为扁桃体炎,多数有应用糖皮质激素史考虑机体免疫抑制为其诱因;(5)儿童带状疱疹病程较成人短,预后良好,无1例发生后遗神经痛及并发症。笔者采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药物治疗儿童带状疱疹,取得了较好疗效,由于患儿易合并其他部位的感染及鉴于神经痛症状不明显,建议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参考文献】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00-303.

    2  刘国宪.22例带状疱疹与乙肝并发1例.中华皮肤科杂志,1991,24(1):5.

   作者单位: 1 325700 浙江洞头,洞头县计划生育指导站

    2 浙江洞头,洞头县大门人民医院皮肤科

   (编辑:石  岚)

作者: 罗帮进,叶晗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