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7期

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抗生素是指由一些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真菌、放线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包括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的药物,用于全身或局部感染的治疗。1滥用抗生素的危害(1)细菌产生耐药性,降低药物效果。(3)增加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点击显示 收起

  抗生素是指由一些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真菌、放线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包括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的药物,用于全身或局部感染的治疗。

    1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1)细菌产生耐药性,降低药物效果;(2)易产生二重感染与菌群失调;(3)增加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4)引发抗菌药物大战,于国于民均有害。

    2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1)有的放矢:①努力尽早查出致病菌,为正确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正确采集标本;正确判断结果。②根据病原菌,正确选择抗菌药物。病情危重,一时难以确定病原菌者,可先根据临床经验选药,待病原菌确定后再调整。一般社区感染多为革兰阳性菌,院内感染多为革兰阴性菌。

    (2)心中有数:医生必须熟悉所选抗菌药物的特点。①药代动力学:是个体化给药方案的依据,如:PN不耐酸而无口服,IM注射吸收迅速,15~30min血浓度达高峰,半衰期0.5~1h,有效浓度维持4~6h。一般2~3次/日给药,经肾排泄。②抗菌谱:掌握抗菌谱是避免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用药,如PN对G+、G-球菌、螺旋体、放线菌等敏感,用于敏感菌所致的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扁桃腺炎、肺炎以及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等。③抗菌活性:熟悉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可达合理有效的目的。④投药时间:抗菌药物的投药间隔时间取决于:A、半衰期;B、抗菌药物后效应。根据以上两个条件,将抗菌药物分为“时间依赖性”与“浓度依赖性”两类。⑤不良反应:熟悉药物不良反应是安全用药的根本保证。如:PN过敏反应, 毒性,交叉过敏。⑥了解价格,合理选药。

    (3)因人制宜:①老年人:由于胃肠血流量减少,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药物吸收不稳定,易发生消化道不良反应,多采用非胃肠道给药。血浆白蛋白普遍减少,抗菌药物蛋白的结合率低,致游离药物浓度增高,另外老年人脂肪比例增加,脂溶性药物在组织中分布较多,作用持续时间延长,易发生药物蓄积中毒。肝脏药物代谢酶数量减少,活性降低,故使用主要在肝内代谢的抗菌药物时,应酌减量,并注意其副作用。忌用有肝损害或从胆汁排泄的药物,如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等。肾脏血流量减少,应尽量避免有潜在肾毒性的药物,若必须用,应监测肌酐清除率。免疫功能下降,自身免疫抗体产生易发生过敏反应。②新生儿:肝酶系不足或缺乏,应避免使用主要经肝代谢的药物如氯霉素(可发生灰婴综合征)、磺胺等。肾排泄功能不完备,应避免使用主要经肾排泄的氨基苷类、四环素类等药。细胞外液移容积较大(占体重的35%)致药物半衰期相对长,给药间期应延长。皮肤、黏膜面积相对大,皮肤吸收作用强,易引起严重反应。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通透性大,治疗颅内感染时用药量较幼儿小。血浆蛋白药物结合率低,致血游离药物浓度高。组织对化学刺激的耐受性差,肌注药物易致硬结,影响吸收。骨发育不完善,忌用氟喹诺酮类药。

   作者单位: 161000 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编辑:若  木)

作者: 吴丽君,吴晓兰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