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门诊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问题及探索改进方法。方法 对2006年2月~3月500例临床输液患者按护理常规要求进行输液,观察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体会、探索改进的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输液,但部分患者输液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患者或技术问题等血管一次穿刺不成功:穿刺疼痛:加药后输液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影响加药量:加药针头堵塞或瓶塞微粒进入输液瓶:微量空气进入静脉:拔针后滴血污染皮肤等问题。通过输液方法的某些改进,问题均得到解决。结论 临床输液技术虽然容易掌握,但仍有许多细节值得不断探索和改进。
【关键词】 静脉输液; 分析体会; 改进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基本的给药方法,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否顺利地给患者进行输液,关系到医护质量,甚至影响到医护患关系。本文探讨了如何将治疗药物准确输入患者体内,旨在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2月~3月在本院门诊接受静脉输液患者500例,男300例,女200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12岁,平均485岁。按护理常规要求进行输液[1],观察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体会改进的方法。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输液,但部分患者输液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2]:一次穿刺不成功,多次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穿刺疼痛:加药后输液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影响加药量;加药针头堵塞或瓶塞微粒进入输液瓶;微量空气进入静脉,造成患者心理负担。
3 讨论
输液是临床护士最基本的工作之一,虽然绝大多数护士均能顺利完成输液,但静脉输液实际操作的细小环节中,还有许多我们日常不注意的问题,给
患者带来额外痛苦甚至影响到输液安全。针对少部分患者输液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结合操作规范,体会到通过输液方法的某些改进,问题均可得到解决。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一次穿刺不成功及拔针后滴血污染皮肤也是临床输液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多次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有时虽然难以完全避免,但精心操作,还是可以明显减少的。选择血管是关键,良好的静脉血管充盈是保证一次穿刺成功的关键。止血带的绑扎位置应距穿刺点10cm为宜,并且保持松紧适宜,做到既能保持上肢动脉灌注,又能完全阻断表浅静脉的回流[3]。对长期输液患者,可辅以轻拍静脉、热敷,以迅速扩张表浅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拔针前将输液调节器移至输液器终端滤器上缘处夹闭,拔针时不易回血,拔针后也不会滴血,可有效防止回血滴出针头,污染患者皮肤,造成患者不适。
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操作者右手持头皮针在血管上方的皮肤呈70°角快速进针穿过皮肤后,改变角度约呈20°角沿血管方向行针,见回血后将针头平行送入少许即可。此方法进针角度大、针头斜面与皮肤接触的有效面积减少,疼痛减轻降低[4]。我科在使用此方法后,减轻了患者的疼痛,赢得了患者的好评,所以此种穿刺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加药后输液瓶中产生大量气泡,是日常加入产生泡沫药物较多见的问题,容易影响加药量。通过总结发现,抽取药液时应将针头全部浸入药液中,缓慢抽取减少气体吸入,加药前排尽针内空气,将液体瓶倾斜以使针头没入液体中,缓慢将药液直接注入液体,就不会产生大量气泡,从而保证药物的剂量[5]。
加药针头堵塞或瓶塞微粒进入输液瓶也是临床输液中常见的问题。减少此类问题关键在配制瓶装粉剂时,不要将空针垂直穿入瓶塞,可使空针与瓶塞保持30°斜角,以针头顶部面积最小最锐利的针尖部分顺瓶塞凹迅速穿过瓶塞,可明显减少针头堵塞率,减少瓶塞微粒的污染。
微量空气进入静脉,虽然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有时确实能给一些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其实护士在输液操作时稍加注意即可解决。两步排气法是有效的解决方法,即排气时当液体流至输液管下端时关闭开关,消毒皮肤后再缓慢打开开关,均匀排放液体直至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排尽,关闭开关。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次排气时应用手轻轻弹击输液管终端滤器,使贮存在此处的空气全部排除。细小的动作可以给患者带来心理的安慰。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临床输液技术虽然容易掌握,但要真正做好仍有许多细节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本文只是总结了我们的一点改进方法及体会,更多的经验有待于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探讨,使临床输液能更加准确、安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卫生局,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护理常规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46-247
2 诸英杰,阎鸿萍浅静脉输液方法的临床应用体会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 2:63-65
3 白丽梅,傅常清,郭欣欣,等止血带张力对浅静脉充盈度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587-588
4 刘玲 减轻静脉穿刺时患者疼痛的体会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 2:89-90
5 宋风梅,杜良风减少泡沫形成的加药方法南方护理学报,2000,7(3):64-65
( 作者单位:518133 广东深圳,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
(编辑:若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