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4期

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与探索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为调查城镇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探讨切实可行的、能够满足社区老年人基本护理需求的新模式,笔者对上海市奉贤区越秀小区等地764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家庭养老功能与医疗护理保健需求等进行了调查。结果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尽如意,老年性疾病的发生率普遍增加。结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为调查城镇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探讨切实可行的、能够满足社区老年人基本护理需求的新模式,笔者对上海市奉贤区越秀小区等地764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家庭养老功能与医疗护理保健需求等进行了调查。方法  采用WHO-QOL评定量表-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  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尽如意,老年性疾病的发生率普遍增加。结论  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在于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加强养老保健功能,发挥社区-家庭的支持功能等。

    【关键词】  老年人;生活质量探索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系数将达到17.65%,将成为“超老龄化”社会。人口老化,老年性疾病的发生也呈上升趋势,并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006年3月~5月,笔者通过对城镇社区764名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以探讨社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优质护理的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上海市奉贤区越秀社区及古华老年护理院764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生活质量(QOL)调查量表800份,有效量表764份,其中男316例,占41.4%,女448份,占58.6%;年龄60~89岁。文化程度:大学层次的占5%,中学占37%,小学占39%,文盲占19%。

    1.2  调查方法  采用WHO-QOL(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问卷调查的方法[1],内容涉及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含日常生活功能、慢性疾病、畸形残疾3项);心理健康(含情绪性格、生活满意度2项);社会适应(社会活动1项);环境适应(生活方式、居住情况2项);医疗、护理保健需求5个方面共8个子项目构成[2]。

    2  结果

    764名社区老年人中,生活自理者75.7%,不能自理者占24.3%;老年性疾病的发生率(医院明确诊断)分别为:冠心病47%、脑卒中2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1%,糖尿病19%,恶性肿瘤7%,老年痴呆症2.5%;性格开朗的占54%,孤独抑郁的占46%;较少活动的占51.3%;吸烟与饮酒的分别为36.2%,23.4%;暴饮暴食者11.5%;配偶去世的13.4%,独居的64%;有43%老年人不能享受医保待遇(调查表格省略)。

    3  讨论

    3.1  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  改善生活方式,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效果。据美国的研究结果显示,生活方式对死亡的影响占40%(McGinnis等,2002年);饮食与冠心病、中风、肠道癌、乳腺癌、糖尿病有关(DHHS,1988),缺少健身锻炼者,容易引发心脏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症和骨质疏松等疾病(DHHS,1996年)。

    本次调查发现,社区老年性疾病的发生率普遍增高,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不尽如人意,且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社区健身娱乐设施的简陋、活动内容的单一,限制了老年人的活动。

    笔者建议,可以聘请退休的医务人员,定期展开防范老年疾病的专题讲座,纠正和干预个体不良的行为方式;创立喜闻乐见的宣传专栏与健身场地等,从而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与生活满意度。

    3.2  加强社区养老保健功能  目前社区养老助老功能令人担忧。据资料,托老所,18.9%的老人需要,仅有0.5%的老人得到服务;保健指导,36.8%的老人需要,仅有9.3%的老人得到服务;家庭病床,42.5%的老人需要,仅有14.8%的老人得到服务;社区护士,89.5%的老人需要,仅有20.1%的老人得到服务;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家庭中老弱病残者有病不能医、不敢医[3]。

    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工作存在诸多困难。如上门服务的交通工具欠缺,通讯设备欠佳,与社区居民联系不便,影响其质量和效率。

    建议建全社区老年医疗保健专业化、网络化、规范化的机构,本着小病不出社区,健康保健日常化的原则,可在社区开设老年门诊、家庭病床、保健中心或老人医院、老年康复保健站等,以减轻老年人在病中挤车、排队、耽误治疗的压力,为高龄、病残、孤老及处于不同健康水平的老年人提供全程的、无偿的护理服务,让社区保健走进每个有需求的家庭。

    3.3  发挥社区-家庭支持功能  据报载,中国的“空巢”家庭老人的数目惊人,有2340万之多,已占我国老年人居住形式的35%以上;美国3500万65岁及以上人口中,200万人患有抑郁症,500万人有轻度的沮丧抑郁症状。我国老年期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的患病率也已达3%以上,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著名中国问题学者胡星斗教授强调,对于“空巢”老人与孤老,除了支持与鼓励子女从物质、心理、精神情感上赡养老人外,社会还要构建“老人关怀”体系,如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作为支撑,组成“话疗护士”、“送温暖护理小组”、“孤老残疾保护网络”等。

    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专家指出,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关爱老年人,为之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才能使老年人真正拥有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的美好生活,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朱明霞.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研究现状.山西护理杂志,1998,12:107.

    2  赵国琴.城镇社区老年人家庭护理研究.护理学杂志,2006,3:62-63.

    3  金叶.社区保健服务的需求与护士参与的潜在优势.山西护理杂志,1998,12:157.

    作者单位: 1 201203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2 上海,上海市奉贤区古华老年护理院

    3 上海,上海市瑞金医院肝胆外科

   (编辑:邓  锋)

作者: 李跃跃,李秀芳,胡 妹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