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4期

不可忽视的高胰岛素血症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很多人认为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不会得糖尿病,其实不然。众所周知,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而且糖尿病不是唯一的病因所致的单一疾病,而是复合病因的综合征,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从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

点击显示 收起

    很多人认为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不会得糖尿病,其实不然。众所周知,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而且糖尿病不是唯一的病因所致的单一疾病,而是复合病因的综合征,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从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经血循环到达体内各组织器官的靶细胞,与特异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物质代谢的效应,在这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异均可导致糖尿病。

    有研究指出,从血糖升高至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平均可长达7年,临床上有以下发展进程:第一步表现为空腹血糖正常,糖耐量异常即餐后2h血糖偏高但不超过7.8mmol/L,继续发展到第二步表现为空腹血糖升高但不超过7mmol/L,餐后2h血糖≥7.8mmol/L但<11.1mmol/L,若仍不引起重视,则发展到了第三步,表现为空腹血糖升高超过7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此期间若未做任何检查,且无症状,继续向前发展就到了第四步,即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的临床症状,不需医生诊断就知道是糖尿病,病人自己就知须用药物进行控制。由此看来,把好第一步和第二步关口对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特别是在2型糖尿病的发展进程中,可出现两个很重要的基本环节和特征,即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处于这个阶段的患者,血胰岛素介导下肌肉和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的能力降低,同时肝脏葡萄糖生成增加;为了克服这种情况,胰岛素分泌率代偿性增高,才能使血糖维持在正常的基础水平,久而久之即形成临床上所说的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分泌缺陷是其另一变化,正常人持续静脉滴注葡萄糖所诱导的胰岛素分泌呈双峰。早期分泌高峰(第一相)出现在头10min,随后迅速下降,如继续维持静滴葡萄糖,在约90min后出现第二高峰,胰岛素分泌率持续增长,达平顶后维持一段时间。分泌缺陷时,早期分泌缺失或减弱,第二个胰岛素水平延迟,开始时,餐后血糖刺激的胰岛素水平升高能使血糖恢复正常,但随着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的发展,会发展为空腹高血糖。持续高血糖的刺激促进高胰岛素血症的发展,使胰岛素受体数目下降,亲和力降低,加重胰岛素抵抗。而临床医生在接诊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既没有去观察胰岛素受体的结合能力,也没有去检查是否有胰岛素抵抗,错过了防治糖尿病继续向前发展的最佳时机。

    为了有效地防止糖尿病,减少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定期检查身体,特别是对血糖、血脂的监控。对空腹血糖偏高但不超过7mmol/L或在正常值上限的受检者,不能轻易放过,要对其讲明做进一步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说服其做糖耐量试验(OGTT),若餐后血糖特别是餐后2h血糖高于7.8mmol/L,即为糖耐量异常,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还要动员其做胰岛素分泌试验,了解胰岛素分泌率,若胰岛素分泌率增高,即为高胰岛素血症,结合其糖耐量异常,就需要应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控制,阻止高胰岛素血症的继续发展;对血脂高特别是甘油三酯(TG)高的受检者,也要引起重视,因为高TG者多伴有总体脂及腹部体脂增加,尤其是腹内脂肪积聚,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增强,脂肪脂解增加,形成大量游离脂肪酸(FFA),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使肝糖输出增加,抑制肝糖利用,产生肝胰岛素抵抗。同时,体循环中的FFA增多,通过Randle葡萄糖-脂肪酸循环,抑制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形成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所以,血糖、血脂应成为重点监控指标。一旦发现上述情况,必须根据个体情况进行控制,阻止其继续向前发展。

    (2)调整饮食结构。食物的合理搭配非常重要,选择食物的关键是平衡膳食,这样既达到食物多样化的目的,又能有效控制血糖。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可有效控制餐后血糖的增加,适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可以使血糖水平降低,膳食纤维与碳水化合物一起摄入,可以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并不是只有糖尿病患者才需要选择血糖指数适宜的食品,每一个希望拥有健康的正常人都应该重视,血糖生成指数是碳水化合物与人体生理反应的一个参数,在80以上属于较高,在20以下属于较低。血糖生成指数在10~20左右的食物有:大麦、大豆、扁豆、蚕豆、土豆、粉条、低脂奶粉等;而血糖生成指数在80以上的食品则有大米饭、糯米饭、白面馒头、面条、葡萄糖、白糖、酸奶等,而理想的血糖生成指数水平应保持在55~75比较适宜,可以参照下表对饮食进行合理搭配。

    食物组成   血糖生成指数

    米饭   83.2

    米饭+猪肉   72

    米饭+猪肉+芹菜   57.1

    米饭+蒜苗   57.9

    馒头   80.1

    馒头+黄油   68.0

    馒头+酱牛肉   49.40

    鸡蛋+木耳+饼   48.4

    所以应提倡食用绿叶蔬菜、豆类、块根类、粗谷物、含糖成分低的水果等,而且应边吃菜,边吃饭;水果中不宜吃香蕉、苹果等,饮酒应适量,饮食以清淡为主。

    (3)适量运动。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口服降糖药的效能,从而改善血糖的控制;运动有助体内糖分的消耗,就好像无形的胰岛素,故可减低胰岛素的需求量;运动也能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运动还能使身心松弛、减轻工作压力造成的紧张,稳定情绪。一般而言,进餐后2h进行运动较为理想,可避免血糖过低的情况发生;若习惯于破晓时分空腹进行运动者,宜先进餐少量食物及随身携带小食或糖果等,以备不时之需。肥胖者可于餐后做轻微的运动,以加促热量的消耗,有助于减肥。需要注意的是每次运动至少维持30min,每次运动前后需要做5~10min的热身及准备动作,运动时需穿着合适的鞋袜,避免扭伤脚部。

    (4)药物辅助:运用胰岛素增敏剂和双胍类药物帮助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是由人体内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当它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时就能与分布在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促使这些细胞从血液中摄取并分解葡萄糖,转化成能量,供机体新陈代谢、细胞分裂繁殖所需,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也就随之降低。我们的机体可以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的调节机制使空腹血糖保持在3.9~6.1mmol/L的范围内。高胰岛素血症时,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不能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而胰岛素增敏剂可以通过提高人体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和肝细胞的胰岛素受体敏感性,增加胰岛素的信号传导和葡萄糖转送,降低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双胍类药物能抑制肠道对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以及钠和水分的吸收,抑制肝糖原异生,减少肝糖输出,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促进与受体结合,且能增强组织对糖的利用与摄取,增加糖的无氧酵解,两者联合应用,既不会引起药物后的低血糖,也不会引起服药后的体重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双胍类药物应在餐中或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反应,并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有无贫血。坚持服用1~3个月,再复查,若胰岛素分泌率正常,加以饮食调配和适量运动,相信可将糖尿病控制在萌芽状态。

   作者单位:443004 湖北宜昌,中国长江航运集团红光港机厂卫生所

  (编辑:若  木)

作者: 姜红英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