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6期

化瘀通淋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98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化瘀通淋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方法用自拟化瘀通淋排石汤对98例泌尿系结石进行治疗。结论自拟化瘀通淋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确切。【关键词】泌尿系结石。...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自拟化瘀通淋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方法  用自拟化瘀通淋排石汤对98例泌尿系结石进行治疗。结果  痊愈69例,治愈率为70.4%,显效17例,有效率17.4%,无效12例,无效率12.2%。结论  自拟化瘀通淋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确切。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自拟化瘀通淋排石汤;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以门诊病例为主,以输尿管结石为主,结石横径不超过0.8cm,纵径不超过1.0cm,以急性发作病例为主,缓解期超过1个月者,动员其待结石急性发作再行治疗,病例均为5年以内,肾功能基本正常,无严重泌尿系感染及输尿管畸形或异常狭窄。

    1.2  一般资料  98例中,男68例,女30例;10~19岁2例,20~29岁31例,30~39岁33例,40~49岁28例,50~59岁3例,60岁以上1例。结石横径<0.5cm 50例,<0.8cm 48例;纵径<0.5cm 49例,<1.0cm 49例。输尿管结石76例,肾结石11例,肾合并输尿管1例,膀胱结石10例。

    1.3  诊断依据  98例均有典型表现,做尿常规B超及X线摄片检查证实为泌尿系结石。

    1.4  治疗方法  自拟化瘀通淋排石汤,药物组成:莪术10g,桃仁10g,川牛膝12g,红花10g,川芎12g,赤芍15g,金钱草30g,海金沙15g,瞿麦15g,萹蓄15g,木通8g,石韦12g,甘草8g。腰腹绞痛甚者加白芍、元胡、三棱、乳香、没药;血尿者加大小蓟、茅根;气虚加党参、黄芪;肾盂积水选加滑石、猪苓、泽泻、杏仁、大腹皮、冬瓜皮。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30天为1个疗程。服药15min后,饮茶或开水1000ml。30min后跳跃15min。腰腹绞痛甚者予以肌注黄体酮40mg,1次/d或654-2 10mg肌注或度冷丁50mg肌注。

    1.5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结石排出,症状消失,B超或X线摄片检查结石影消失;好转:症状消失,B超或X线摄片检查,结石缩小,或部分消失,或结石位置下移;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B超或X线摄片无变化。

    2  结果

    98例中共有结石105块,排出结石73例,其中有3块结石裂解为18粒。复查B超或X线摄片证实:结石全部排出者69例,治愈率为70.4%,部分排出者4例,下移5cm以内者10例,下移10cm以内者3例,有效率17.4%,B超结石位置无下移,症状、体征无改变12例,占12.2%,排石时间最短3天,最长90天,平均20.1天。

    3  讨论

    泌尿系结石中医称之为“石淋”[2],系湿热蕴结下焦,津液受其煎熬,久则互结成石,湿热砂石损伤络脉,血液外溢停留成瘀,故治以活血化瘀通淋排石法,以自拟化瘀通淋排石汤治之,取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川牛膝、莪术活血化瘀排石裂石;金钱草、海金砂、瞿麦、萹蓄、石韦、木通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甘草缓急止痛,以助排石之劲[3]。

    本方为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利尿通淋的药物组成,通过配伍共同发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功效,如活血化瘀药物能改善微循环、松解结石与管壁的粘连,增强清热利湿消炎的作用,清热利湿药又能解除梗阻,提高化瘀通淋的效果,借助输尿管增强蠕动的动力,排石下移。故自拟化瘀通淋排石汤治疗的泌尿系结石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标准.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6-27.

    2  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2,246.

    3  高汉森.方剂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17.

    作者单位: 430300 湖北武汉,武汉市黄陂区中医院内科

  (编辑:齐  永)

作者: 刘莉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