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6期

13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13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分析(pdf)【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方法。方法观察本科确诊为MP感染130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抗MP-IgM抗体检查结果。结果130例MP感染中,肺炎91例(70%),发热125例(96。4%),肺外感染45例(34。...

点击显示 收起

    13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分析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观察本科确诊为MP感染130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抗MP-IgM抗体检查结果。结果  130例MP感染中,肺炎91例(70%),发热125例(96.2%),均有咳嗽,部分患儿有喘息;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97例(74.6%),其次为两侧支气管肺炎样改变53例(40.8%),有时仅为肺门影增浓24例(18.5%),为大叶性实变影10例(7.7%),合并胸腔积液7例(5.4%),肺外感染45例(34.6%)。抗MP-IgM抗体于病程4~11天出现,12~24天达高峰。结论  MP感染除肺部感染外,也可引起其他系统损害。早期诊断可结合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特点,确诊依赖于抗MP-IgM检查结果。

    【关键词】  肺炎;  支原体属;  IgM抗体;  儿科学

      感染性疾病中支原体感染占相当比例,其常年散发,约每隔3~7年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1]。支原体感染病种多样,对各器官的损害已愈来愈受到医学界的关注。现收集本科1999~2006年抗MP-IgM抗体阳性患儿13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和实验室特点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0例患儿中,男83例,女47例;年龄6个月~12岁,其中婴幼儿78例,学龄前儿童20例,学龄儿童32例。

    1.2  临床表现  支原体肺炎(MP)91例(70%),发热125例(96.2%),多为弛张热及不规则热,均有咳嗽;72例为干咳(55.4%),有痰咳(多为白粘痰)88例(67.7%),13例伴喘息(10%),听诊多为呼吸音粗糙,仅有56例(43.19%)可闻及细湿罗音。肺炎患儿中,婴幼儿66例,学龄前儿童11例,学龄儿童14例,肺外感染45例(34.6%),包括颈淋巴结肿大12例,淋巴结多为轻到中度肿大,无粘连,无溃破,无皮肤颜色改变,均已做相关检查,排除了结核肿瘤(婴幼儿5例,学龄前儿童2例,学龄儿童5例);心肌炎13例,表现为听诊异常(期前收缩,心音低钝)、心电图异常(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窦速,ST-T段改变)及心肌酶谱异常(婴幼儿6例,学龄前儿童3例,学龄儿童4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4例,全部4例为无菌性脑膜炎(2例为学龄前儿童,4例学龄儿童);其他尚有6例过敏性紫癜(学龄前儿童1例,学龄儿童5例),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婴幼儿2例,学龄前儿童2例,学龄儿童1例),肾炎3例,肾病综合征2例(均为学龄儿童)。

    1.3  实验室检查和胸片表现  全部患儿均做了血常规、尿常规、胸片、心电图及抗MP-IgM抗体及相关检查,104例(80%)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增高[(11~16)×109/L]。胸部X线表现,肺纹理增多97例(74.6%),大叶性实变影10例(7.7%),胸腔积液7例(5.4%)。抗MP-IgM抗体于病程4~11天出现,12~24天达高峰,滴度≤1:40为正常,≥1:80为阳性,且提示近期MP感染,130例患儿的抗MP-IgM抗体均阳性。

    1.4  治疗  确诊后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10mg/(kg·d),3~5天后改口服,疗程2周以上,肺炎患儿辅以解热、止咳、平喘等药物对症治疗。心血管受累者予大剂量VitC、能量合剂,14例给予1,6-二磷酸果糖营养心肌治疗。中枢神经受累者给予止痉、脱水、营养神经等处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早期使用丙种球蛋白[0.4g/(kg·d),3~5天]及激素治疗。过敏性紫癜予VitC、氯苯那敏,腹痛者予以泼尼松口服,并辅以对症处理。

    2  结果

    4周后门诊随访,除2例血尿患儿出院时镜下血尿仍未消失,其余患儿均治愈。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已知能独立生活的最小病原微生物,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其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发生于学龄儿童和年轻人。国内小儿支原体肺炎占肺炎的10%~20%,以6~12岁居多,秋天开始持续数月,冬春季可呈散发。本组资料显示冬春季高于夏秋季,男性高于女性。MP感染患儿多有不同系统不同程度的肺外并发症,可引起不同器官损害。肺外表现的机制目前认为系免疫因素起主要作用。支原体抗原与人体心、肺、肝、脑、肾、平滑肌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感染后可产生相应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这种免疫复合物和自身抗体引起关节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心肌炎、肝坏死和神经系统损害等,从而表现其损害系统的相应症状及体征[2~4]。本组资料显示肺外表现以循环系统多见,但合并脑膜炎、脑膜脑炎等神经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系统疾病,过敏性紫癜。其中婴幼儿占15%,学龄前儿童占32%,学龄儿童占53%,以学龄儿童为主,可能与免疫系统的反应能力不同有关。本文130例MP感染病例中有肺外表现的45例占34.6%,其中心脏受损13例,约28.9%,但症状轻微、隐匿,心肌酶谱异常亦为轻度,经适当治疗后均很快恢复正常。神经系统受累4例,约8.9%,以脑炎为主要表现。泌尿系统受累5例,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水肿,有文献表明自支原体肺炎死亡病例的肾脏中可分离出支原体,提示支原体也可直接侵害肾脏[5];血液系统受累5例,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本文部分病例表现为紫癜、皮疹和淋巴结改变,故对以呼吸道外症状为首要表现者,尤其用细菌或病毒感染不能解释者应考虑到支原体感染的可能,及早进行血清抗MP-IgM抗体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特别是其肺外临床表现如脑炎、心肌炎、肝炎及其与小儿哮喘发病的关系等正愈来愈受临床医师重视。本文68例患儿均以呼吸道外症状为首要表现而入院,全部检测抗MP-IgM抗体呈阳性。

      本组资料可见MP感染以婴幼儿多见,其临床表现与国外文献报道相近[6,7]。其原因可能为:(1)MP感染年龄前移;(2)病原体不断进化导致MP致病能力增强;(3)实验室检测技术进步,临床医师对MP感染重视程度及诊断意识不断提高。本组资料婴幼儿病例占60.0%,其中超过一半病例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肺部密集固定细湿罗音,X线胸片示斑片状阴影,即所谓“典型”肺炎样表现,部分病例病情严重,合并呼吸衰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较大患儿则临床表现显著不同,肺部体征较轻,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且常成为就诊原因。

      血清学检查是目前诊断MP感染的最好方法,本组应用特异性免疫凝集方法检测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简单可行,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对早期诊断有帮助。根据支原体微生物学特征,凡能阻止微生物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等,对支原体无效。因此,治疗支原体感染,应选用能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包括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等。此外,尚有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及磺胺类等可供选用。本病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其口服易耐受,穿透组织能力强,半衰期长,最小抑菌浓度为0.002~0.03mg/L,一般疗程约2~3周。部分患儿(尤其为婴幼儿)予头孢菌素治疗亦可痊愈,这可能与年龄小、本身有自限性或与其他抗生素也可治疗支原体感染有关。

    【参考文献】

    1  刘瑛,王岩梅.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临床分型研究.中华临床杂志,2002,2(9):14-16.

    2  Cihergai K,Fourm T,Veillard T,et al.Mycoplasma pneumoniae and second degree heart block.Clin Infect Dis,1998,27(6):534-535.

    3  George S. Brain stem and striatal encephalitis complicating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possible benefit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Pediatr Infect Dis,2001,15(8):543-545.

    4  俞志凌,袁壮.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2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8):495-496.

    5  张小波,王立波,张灵恩.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脏器受累56例临床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03,21(6):344-346.

    6  徐桂芳,费德琼,李敏.儿童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发病趋势及临床特点.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7):618.

    7  袁壮,董宗新,叶启慈,等.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8(17):449-457.

    作者单位: 550400   贵州瓮安,瓮安县人民医院儿科

  (编辑:余  强)

作者: 熊其江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