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20期

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肝临床研究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肝临床研究(pdf)慢性乙肝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治疗方法众多。但受到国内外同行共识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治疗是抗病毒治疗。当前,抗病毒治疗疗效相对肯定的是干扰素、核苷类药物及免疫调节胸腺肽α1,以上药物单独使用疗效有限,而联合用药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使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

点击显示 收起

 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肝临床研究   (pdf)

    慢性乙肝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治疗方法众多。但受到国内外同行共识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治疗是抗病毒治疗。当前,抗病毒治疗疗效相对肯定的是干扰素、核苷类药物及免疫调节胸腺肽α1,以上药物单独使用疗效有限,而联合用药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使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根据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类防治方案》[1]诊断标准,选择我院自2002年4月~2004年10月的住院或门诊患者51例,所有病例均为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DNA阳性(荧光PCR定量在105~108之间)。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14~43岁,平均29.5岁,病程在2~14年之间;对照组(拉米夫定)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15~49岁,平均31.1岁,两组病例丙氨酸转氨酶(ALT)均在75~625u/L之间,血常规、肾功无明显差异,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采用拉米夫定(葛兰素史克公司出品)每日1次,100mg口服,疗程18~24个月,其中治疗组联合使用胸腺肽α11.6mg(成都地奥集团出品,商品名迈普新)皮下注射,每周2次,时间6个月。

    1.3  观察方法  主要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两对半、HBV-DNA载量、血常规的变化以及用药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应答:症状缓解,HBV-DNA转阴(病毒载量<103),ALT正常,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部分应答:症状缓解,HBV-DNA转阴,ALT正常,HBeAg/抗HBe未转换;无应答:未达上述标准者。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病例完成治疗共46例,脱落5例。

    2.1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及平均复常时间  见表1。表1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及平均复常时间比较注:AST为天冬氨酸转氨酶,TBil为总胆红素(我院正常值为25以下)。两组治疗前后ALT、AST比较均P<0.05,TBil为P>0.05。

    2.2  两组病例治疗15个月及停药1年时乙肝病毒标志变化情况  见表2。表2  两组病例治疗15个月及停药1年时乙肝病毒标志变化情况


    2.3  两组疗效比较  15个月时治疗组完全应答8    例,部分应答11例,无应答3例;对照组完全应答3  例,部分应答14例,无应答7例。治疗组总有效率86.36%,对照组总有效率70.83%,两组在总有效率方面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停药1年时治疗组完全应答9例,部分应答12例。

    3  讨论

    随着核苷类抗病毒药拉米夫定在临床的使用和取得的初步疗效,使对乙肝的治疗又有了一个有力的武器,拉米夫定具有疗效快、毒副反应少、口服方便的优点,但它的不足之处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主要是疗程长、HBeAg/HBeAb转换率较低、长期使用部分病例出现YMDD变异、不容易彻底清除肝内病毒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停药后容易出现反跳等。笔者采用免疫调节剂胸腺肽α1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目前认为胸腺肽α1是一个重要的免疫调节药物,具有诱导辅助性T细胞,增强T细胞和NK细胞应答功能,促进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产生以及IL-2受体表达。此外,胸腺肽α1能增强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抗原在淋巴和非淋巴系细胞的表达。病毒性肝炎患者经胸腺肽α1治疗后,产生IFN-γ的TH1型CD+4T细胞增多,肝内NKT细胞增多,CD4+/CD8+T细胞比例减低,因而认为胸腺肽α1可加强NKT细胞及CD4+T细胞毒性细胞功能,从而清除肝炎病毒[2]。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拉米夫定和胸腺肽α1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从近期疗效看和单用拉米夫定相比,在HBeAg、HBV-DNA阴转、HBeAg/HBeAb的血清学转换和ALT的平均复常时间均有提高,减少停药后的反弹,且无明显毒副反应,比较适合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使用,缺点是价格较高,暂不能为大多数患者接受。因本组样本较少,尚无停药后的长期随访,远期疗效不能肯定,因此,此方案疗效还需进一步评价。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24-329.

    2  贾继东,庄辉.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研讨会会议纪要,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698-699.

     作者单位:644000 四川宜宾,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 

  (编辑:若  木)

作者: 陈强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