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21期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因缺氧或产伤引起的严重脑损伤疾病,此病病情危重,进展快,死亡率高。仔细观察病情、及时诊断治疗、精心护理是治疗此病的重要环节。我科于2003~2005年共收治6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现将观察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6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男40例,占62。...

点击显示 收起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因缺氧或产伤引起的严重脑损伤疾病,此病病情危重,进展快,死亡率高。仔细观察病情、及时诊断治疗、精心护理是治疗此病的重要环节。这对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轻后遗症有着重要的意义。我科于2003~2005年共收治6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现将观察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男40例,占62.5%,女24例,占37.5%;年龄最小的出生后2h,最大的28天;早产儿20例,占31.25%,足月儿44例,占68.75%;治愈50例,占78.125%,好转留下后遗症4例,占6.25%,自动出院8例,占12.5%,死亡2例,占3.125%;缺氧性颅内出血38例,占59.375%,损伤性颅内出血18例,占28.125%,迟发性Vitk1缺乏8例,占12.5%。

    1.2  病因及诱发因素  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凝血功能未完善,血管壁脆弱,缺氧、产伤、维生素K缺乏及脑血管畸形破裂情况下易发生颅内出血。临床上以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状态为主要特征。诱发因素[1]:(1)缺氧性颅内出血,多为前置胎盘、脐带脱垂等,引起胎儿宫内窒息或产后窒息;(2)损伤性颅内出血,多为分娩损伤,如胎头过大、头盆不称、急产、使用高位产钳和吸引器助产等;(3)快速输入高渗液体、机械通气不足、血压波动过大可引起颅内出血。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凝血因子不足也是引起出血的一个原因,此外,一些出血性疾病也可引起新生儿的颅内出血。

    2  病情观察

    2.1  观察神志及瞳孔  早期出现兴奋状态,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激惹,脑性尖叫,拒乳,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迟钝。后期出现抑制状态,嗜睡,反应低下,昏迷。重者可一开始出现抑制状态,很快进入昏迷。

    2.2  观察呼吸、面色及皮肤  注意呼吸、心率变化,出现心音微弱、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是本病恶化的主要表现,64例患儿有50例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且均有不同程度的面色及口周紫绀,对突然出现颅内压增高及意识障碍者,要仔细检查皮肤是否有瘀斑[2],注意穿刺部位是否有渗血。

    2.3  观察抽搐、呕吐及前囟  颅内出血均有抽搐现象,如面部肌肉痉挛,口角肌肉颤动,双眼凝视、斜视,颈项强直,四肢抽动,肌张力增高等,且有前囟膨隆、紧张、骨缝增宽等特征。同时要注意呕吐情况,颅高压患儿呕吐呈现喷射状,与饮食无关。

    2.4  观察喂奶  出血轻者不影响吸奶,重者表现为不吸奶或拒乳,吸吮反射、吞咽反射消失。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1)立即置新生儿病房,避免医院感染,病室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时通风,病室的温度、湿度要保持恒定,室温以25℃~65℃,湿度55%~65%为宜。

    (2)对有皮下瘀斑者,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衣服宜软,以免损伤皮肤。对注意部位及脐部渗血者给予局部消毒加压包扎止血。

    (3)注意保温,使患儿维持正常体温,保持最低耗氧量,用热水袋保暖,其水温不能超过50℃,必须用毛巾包裹,不能离患儿过近以防烫伤,体温过低或不升的患儿可置温箱保暖,其在24h内尽可能恢复正常体温。

    (4)患儿绝对卧床,抬高头肩部15°~30°,以减轻颅内水肿。损伤性颅内出血,常伴有头颅血肿,因此要抬高肩部,根据产伤的部位,头颅要偏向健侧。要保持病房安静,避免一切刺激,包括声音、光等,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喂乳时不能抱喂,除臀部护理外,严禁沐浴,将护理和治疗集中进行,动作做到轻、稳、准。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保留,减少反复穿刺,避免引起患儿烦躁而加重缺氧和出血。

    3.2  吸氧  吸氧对减轻脑水肿改善细胞缺氧是十分重要的,持续低流量给氧,以0.5~1L/min为宜,氧气浓度为23%~25%。新生儿鼻黏膜柔嫩易损伤,因此鼻导管不能插入过深,一般为1~2cm,必须随时清洗导管,及时吸出口腔、支气管内分泌物及呕吐物,动作轻柔,防止损伤黏膜,确保呼吸通畅。

    3.3  镇静  患儿有抽搐时按医嘱及时给予镇静剂,以安定每次0.1~0.3mg/kg,苯巴比妥全荷量10mg/kg,静推维持量5mg/(kg·d)静滴,记录好给药时间,剂量及疗效观察。

    3.4  降低颅内压  脑出血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因此降低颅内压非常重要。如使用脱水剂,严格限制液体量,并将所需的液体量用输液泵在24h内均匀输入等。

    3.5  控制出血  可用维生素K1、止血敏、立止血等止血药。维生素C可改善血管壁通透性,每天100~300mg静脉注射。贫血患儿可输入少量血浆或全血。

    3.6  注意喂养  新生儿消化功能差,胃容量少,喂奶要少量多次,不宜将患儿抱起,可取侧卧位,如果吸吮无力,可用滴管喂入或鼻饲,温度要适当,喂奶后要密切观察面色,注意有无呛咳及呕吐、防止窒息。

    3.7  健康教育[3]

    (1)向患者家长解释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预防,并给予心理上的安慰。

    (2)建议家长尽早带孩子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3)鼓励并指导家长对有后遗症的患儿及早进行功能训练和智力开发,教会家长康复训练方法及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制定可行性的训练计划,继续使用恢复脑细胞功能的药物,定期康复检查,出院后3~4个月检查1次,1岁以后半年检查1次,如有异常随时就诊。

    4  讨论

    通过对6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观察及护理,笔者深深体会到,密切观察病情及精心的护理是协助医生诊断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也是使患儿度过危险期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娴熟的护理技术,才能及时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及时的抢救,这对减少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减轻后遗症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崔焱.儿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1-124.

    2  张萍.3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与护理.当代护士,2005,6:46-47.

    3  雷家英,李亚农.实用儿科护理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259-264.

   作者单位: 425900 湖南东安,东安县人民医院

  (编辑:若  木)

作者: 李屏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