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2期

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胃轻瘫12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胃轻瘫(Gastroparesis)是一类胃动力障碍性疾病,以糖尿病合并胃轻瘫最为常见。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胃轻瘫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例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患者早期均使用了病毒唑、西米替丁、东莨菪碱(654-2),合并脑膜炎者应用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药物,患者发热、腮腺肿痛、脑膜刺激征消失,但......

点击显示 收起

  胃轻瘫(Gastroparesis)是一类胃动力障碍性疾病,以糖尿病合并胃轻瘫最为常见。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胃轻瘫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例病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2003年12月~2007年1月感染科住院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7~15岁,平均9±3.5岁。所有病例均有发热、腮腺肿大、恶心、呕吐;上腹痛8例,上腹压痛4例;脑膜刺激征阳性5例,行腰椎穿刺术脑脊液检查3例压力增高,2例潘氏试验阳性,未发现其他异常;血白细胞增高5例;血电解质、肾功能均正常,血丙氨酸转移酶轻度升高3例,血淀粉酶升高9例,尿淀粉酶升高7例;4例行胃镜检查其中2例胃潴留,另外2例未见明显异常;所有病例行腹部B型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肝胆胰异常改变,行胃电图(EGG)检查:8例胃动过缓,胃电节律主频1.8~2.1cpm,4例示节律不齐。患者早期均使用了病毒唑、西米替丁、东莨菪碱(654-2),合并脑膜炎者应用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药物,患者发热、腮腺肿痛、脑膜刺激征消失,但恶心、呕吐、上腹痛等症状反而加重。

  1.2  方法  诊断胃轻瘫后停用上述抗病毒、脱水、解痉等药物,改用胃复安针肌注、多潘立酮(吗丁啉)口服、红霉素静滴等治疗。

  1.3  结果  所有病例按胃轻瘫治疗3~7天后症状完全缓解。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14岁,因发热、腮腺肿痛9天,头昏、恶心、呕吐5天于2006年5月9日入院。入院前在外院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给予抗病毒、降颅内压等治疗4天。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64次/min,血压110/70mmHg,神清,两侧腮腺无肿大,项强直,心、肺、腹无阳性体征,神经系统:克氏征阳性,余无异常。辅检:丙氨酸转移酶67u/L,血淀粉酶290u/L,尿淀粉酶677u/L;血常规、血电解质、肾功能、肝胆胰B超等均正常。继续给予病毒唑、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3天后病情无好转,加用654-2、西米替丁静滴,第5天脑膜刺激征转阴,仍头昏、乏力,频繁干呕,进食即吐。查体:剑突下压痛,行胃镜及胰腺CT检查无异常,进一步行EGG检查示胃电节律紊乱。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胃轻瘫,停用654-2、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药,加用吗丁啉口服4天后所有症状、体征消失,痊愈出院。

  3  讨论

  胃轻瘫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恶心、发作性干呕、嗳气、呕吐、进餐后加重,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等。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胃电活动异常、胃容纳食物的张力增高和顺应性降低、胃内食物分布异常、胃排空延迟、胃窦动力障碍及神经内分泌紊乱等诸因素有关。根据病因不同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按病程分为慢性和急性。慢性多见于糖尿病、风湿性疾病,急性多见于腹部手术和使用某些药物,病毒感染亦为其发病原因。药物性胃轻瘫见于服用胆碱能受体阻滞剂、抗抑郁药物、钙离子拮抗剂和鸦片类等药物,表现为服药后突然出现腹胀,停药后完全恢复,胃功能测定示胃排空延缓或暂时停顿[1]。晚近研究发现,艾滋病病毒可影响胃肠道肌电活动的类型,病毒感染可延缓人的胃排空,还有研究证实,肠道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胃轻瘫发病率较高,胃肠测压显示患儿的胃窦张力明显降低[2],Sigurdsson等[3]对11例急性病毒感染(8例为轮状病毒感染)后出现胃轻瘫的儿童行胃肠测压术,其中10例被证实有胃窦低动力。Bityutskiy等[4]随访了143例胃轻瘫患者,其中52例被认为是特发性胃轻瘫的患者中有12例与病毒感染有关。与其他患者相比,病毒感染后胃轻瘫病情较重,恢复慢,但预后较好[3]。

  目前尚未见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胃轻瘫的报道,本组病例均为流行性腮腺炎存在较重合并症的患者,且使用了甘露醇、654-2、西米替丁等行脱水、解痉、抑制腺体分泌药物治疗,其原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和药物作用多因素有关。

  胃轻瘫的诊断标准不一,侯氏标准\〖5\〗海?)有早饱、腹胀、恶心、呕吐、上腹痛、体重减轻等临床症状;(2)X线、B超及内镜检查排除上消化道、肝、胆、胰等器质性病变;(3)钡餐或内镜下可见胃内潴留物,并排除输出道梗阻;(4)胃排空试验示固体和(或)液体排空障碍,可初步诊断为胃轻瘫;(5)胃肠压力测定异常和或胃近端张力性收缩和舒张异常有助于胃轻瘫的确诊,胃排空正常而此项检查异常也应考虑胃轻瘫;(6)胃轻瘫确诊后应进一步行病因学检查,病史为病因学诊断的主要依据。

  胃轻瘫的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饮食调节、增加胃动力及缓解症状,包括药物、非药物(胃电起搏、手术)中医中药,常用促动力药有胃复安、吗丁啉、红霉素及其衍生物、5-HT4受体激动剂莫沙比利、替加色罗等。

  【参考文献】

  1  莫剑忠,袁耀宗.消化系功能性和动力障碍性疾病.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253.

  2  Neild PJ,Nijran KS,Yazaki E,et 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correlation with symptoms,autoncmic function,and intestinal motility.Dig Dis Sci,2000,45:1491-1499.

  3  施斌,张忠兵.胃轻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0,4:196.

  4  Bityutskiy LP.Am J Gastroenterol,1997,92(9):1501-1504.

  5  余跃, 侯晓华. 慢性胃轻瘫. 医师进修杂志,2005,3:6.

  作者单位:443003 湖北宜昌,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
 
  (编辑:汪  洋)

作者: 李雄文,刘诗琼,董勇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